[发明专利]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61586.1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富阪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19/00 | 分类号: | C03C19/00;C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盖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尤其是关于例如设置在智能手机的图像显示面上的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数码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中通常设置有用于保护其图像显示面的玻璃盖板。其玻璃盖板是通过将形成为平板状的大面积的平板玻璃切断成规定尺寸而制造的。由此,在平板玻璃的切断后,需要其外形框加工。也就是说,需要对矩形的平板玻璃的四个角或构成四边的侧面的边界进行倒角或倒圆角的外形框进行光滑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将玻璃盖板的表面从平面变更成曲面的规格变更的需求近年日益升高,但对成形为平板状的平板玻璃的表面实施曲面化需要后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0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进行玻璃盖板的外形框加工或玻璃盖板表面的后加工时,发生制造工序的增加或复杂化,其结果导致成本升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不用进行玻璃盖板的外形框加工或玻璃盖板表面的后加工,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任意的外框形状及表面形状的玻璃盖板。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滴下工序,向下模滴下熔融玻璃;模压工序,利用具有凹部的上模模压位于所述位于下模上的熔融玻璃,由此将所述熔融玻璃填充到上模的所述凹部,进一步将所述熔融玻璃从凹部向上模与下模之间挤出,形成由成形体主体和挤出部分构成的预成形体,所述成形体主体具有被转印了上模的凹部形状的第一面;所述挤出部分是成形体主体以外的部分且具有被转印了下模形状的第二面;加工工序,将所述挤出部分从所述预成形体全部去除。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利用所述上模的凹部形成玻璃盖板的上表面及侧面,在所述加工工序中,通过平面磨削或平面抛光所述第二面而形成玻璃盖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所述下模具有凹部,在所述挤出部分的第二面上形成凹部及凸部。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在所述第二面的最外周设置所述凸部。
优选的是,所述凸部占所述第二面的面积为所述第二面的整体面积的1/4以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在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长方形的所述凹部、和包围该凹部的周围地遍及所述第二面的最外周整个区域的所述凸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面的凹部的形状为圆形、方形、蜂窝状或网眼状。
优选的是,所述凸部占所述第二面的面积为所述凹部占所述第二面的面积的1/2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面的凹部的侧面是相对于其凹部的底面的法线为3°以上的拔模锥形。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的凹部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面形状是曲面,所述第一面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面形状是曲面。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与所述挤出部分接触的所述上模的表面比所述上模的凹部的表面粗糙。
优选的是,在所述模压工序中,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配置外模具,利用该外模具限制所述挤出部分的扩展。
发明的效果
由于玻璃盖板的外框形状根据上模的凹部而被决定,所以通过加工工序中的平面磨削或平面抛光,将挤出部分从预成形体全部去除时,不需要进行玻璃盖板的外形框加工。另外,由于玻璃盖板的表面形状也根据上模的凹部而被决定,所以不需要进行玻璃盖板表面的后加工。因此,根据本发明,不用进行玻璃盖板的外形框加工或玻璃盖板表面的后加工,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任意的外框形状及表面形状的玻璃盖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图。
图2是表示预成形体的具体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图。
图4是表示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图。
图5是表示预成形体的具体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了本发明的玻璃盖板的制造方法。此外,实施方式、具体例等的相互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1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