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平的或压扁的细丝的中国式指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0961.0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S·奥尼申科;R·德斯皮格拉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卡尔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1/02 | 分类号: | F16G11/02;F16G11/08;F16G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志强 |
地址: | 比利时茨***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扁 细丝 中国式 指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两个连接端处连接两根钢绳的管状织物,并涉及由两根钢绳和在两个连接端处连接该钢绳的管状织物构成的组件。
背景技术
迄今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接两根钢绳的管状织物有时被称为“中国式指套”。连接两根钢绳的该现有技术的管状织物10如图1所示。该管状织物由金属线或金属丝12螺旋地交织或者编织组成,以形成柱形编织物。在轴向和圆周方向的相邻且连续的金属线12之间存在间隙13。所形成的菱形网状组织非常柔韧,从而当其定位在两根钢绳的端部时,该网状组织有利于管状织物径向膨胀和收缩;并且当联接的钢绳受力而使得其倾向于彼此拉扯时,该网状组织有利于所述端部的夹紧和收缩。大体目的是每当加捻中出现断裂时,使用所述管状织物或中国式指套来连接两根钢绳。
在管状织物的细丝及要被连接的钢绳的外部细丝之间的接触应力在很大程度上为线或点接触。由于这些线或点接触,在管状织物的细丝和钢绳的细丝之间会发生磨损。这会再一次引起断裂并降低疲劳性能。
此外,由迄今已知的管状织物连接的两根钢绳的组件非常明显的劣势在于径向直径在管状织物的长度上急剧地增大。在期望通过所述组件获得连续的钢绳的情况下,该径向直径的增加可能会使所述钢绳的后续操作难以进行,例如当用橡胶包覆所述钢绳时穿过Steelastic装置引导该钢绳的操作。因此,很有必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或至少限制在管状织物的长度上的径向直径的增加,从而获得均匀且连续的强化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标是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减小在管状织物的长度上的直径。
本发明的又一目标是增加断裂面上的抗拉强度,或至少减小磨损和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两个连接端处连接两根钢绳的管状织物,该管状织物包括多根钢细丝,该钢细丝中的一根或多根具有长形横截面。
优选地,每根钢细丝具有大致扁平的横截面。
优选地,每根钢细丝具有大致椭圆形横截面。
优选地,每根钢细丝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
通过将点和线的接触变为线对面的接触,组成根据本发明的管状织物的且具有上述三种横截面的钢细丝可容易地减小在管状织物及要被连接的钢绳的外部钢细丝之间的接触压力,由于接触压力分布在增大的接触面上,因此显著地减小了磨损的风险。
优选地,长形横截面的宽度W与厚度T的比率为至少1.05。
更优选地,宽度W与厚度T的比率介于1.1至5.5之间,例如1.2至2.0或2.5至4.0。最小比率是必要的以确保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管状织物的钢细丝具有长形横截面。同时出于稳定性考虑确定最大比率。
优选地,组成管状织物的钢细丝的数量范围为4至128;更优选地,范围为8至32。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织物,组成该管状织物的且具有大致扁平或者矩形横截面的每根钢细丝是通过将圆钢丝轧制加工为扁钢丝或矩形钢丝而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由两根钢绳及用于在两个连接端处连接该钢绳的管状织物构成的组件。由于钢细丝的长形横截面,因此管状织物及两个连接端的联接部将不仅径向直径的增加是有限的,而且具有强的连接。由于在钢绳的两个连接端处可以去除芯部或者至少一层或者包层细丝,因此钢绳的两个连接端可进一步减小直径。从而当管状织物放置在钢绳的两端上时,将进一步避免直径的增加。
本发明的组件,优选地,管状织物的两端被钎焊至钢绳的外部细丝,从而使联接部获得足够高的断裂强度,并且允许组件具有适当的张力。已经证明钎焊能比粘附树脂提供更强的结合。而且,由于熔焊会使组件太脆,因此钎焊比熔焊更优选。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现有技术由已知连接器管状织物连接的两根钢绳的已知组件的轴向截面。
图1b是根据图1a中I-I面的横截面。
图1c是根据图1a中II-II面的横截面。
图2a、2b及2c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三个不同实施例的轴向截面。
图3a示出了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轴向截面。
图3b是根据图3a中I-I’面的横截面。
图3c是根据图3b中II-II’面的横截面。
图3d是管状织物的单根细丝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卡尔特公司,未经贝卡尔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0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肩刀片底面磨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轴阻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