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害虫控制配制物以及制造和使用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9656.X | 申请日: | 2012-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K.曼哈斯;A.罗泽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0903608B.C.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26 | 分类号: | A01N65/26;A01N25/02;A01N25/30;A01N43/90;A01P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金拟粲 |
地址: | 加拿大不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控制 配制 以及 制造 使用 方法 | ||
公开了用于控制害虫的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杀虫天然油和极性芳族溶剂。公开了制造和使用所述组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涉及可用于控制(防治)多种害虫的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用于控制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和蜘蛛类动物),和/或其它害虫。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用于控制刺吸式(suking)害虫和叮咬式(biting)害虫,包括例如臭虫、蚊子、壁虱、虱子、蝽象、蝇、蟑螂和蛾(蛀虫,moth)。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使用组合物控制害虫的方法。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制造用于控制害虫的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害虫控制是当前的世界性问题。除了已经实践好多世纪的物理控制手段之外,最近几十年已经经历了数百种化学开发的驱虫剂、生长调节剂和杀虫剂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在商业化之前,这些产品通常是深度精制的合成品种-列表包括拟除虫菊酯(包括溴氰菊酯、cyfluthryns等)、DEET和其它芳族酰胺、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这些产品的有效性通常受到包括如下因素的限制:人类或环境毒性、昆虫抗药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参见如Romero等)、有限的干渣活性、驱避性(排斥性,repellancy)和使得它们对于室内使用不合适的物理因素(气味、着色)。对于这些原因且由于多变的消费者偏好示例,存在对于克服这些限制的天然来源的、有效的害虫控制产品的始终增长的需求。
一些杀虫剂产品源自植物或其它天然来源;例如除虫菊酯种类的杀虫剂源自除虫菊花头(daisy)(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其它实例包括:来自鱼藤属尖荚豆属(Derris Lonchocarpus)的根部的鱼藤酮;来自大风子科灌木尼亚那(Ryania speciosa)的茎的鱼尼丁;和源自印度苦楝(Azadirachta indica)的叶子、树皮和种子的印度楝树油(neem)。
印度苦楝树(在一些情况下称为“圣树(Sacred Tree)”或“天然药房(Nature'sPharmacy)”)已经长期被公认是各种各样的有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来源。印度楝树油衍生物已经证明了作为保湿剂的有效性,且印度楝树油本身已经被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包括痤疮、牛皮癣和水痘)。其还用在牙膏中、用作烹饪成分和用在用于治疗一系列症状的药物中,所述症状包括发烧、耳朵痛、头痛和严重的病症(包括糖尿病)(参见如Brachmachari)。在农业部门中,印度楝树油被认为是用于预防霉病、炭疽病、锈病、叶斑病、灰霉病、疮痂病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有效措施。此外,其衍生物已经被多方面地描述为抗病毒的、抗菌的(抗微生物的)、抗真菌的和防腐的。印度楝树油和其衍生物中的许多已经被公认且用作昆虫控制剂和杀虫剂。
印度楝树油含有许多杀死或驱避昆虫的活性化合物,具有经证明的对于超过375种昆虫物种的效力。其已经被公认为许多害虫、特别是昆虫的驱避剂(参见如Mishra等)。在更高的浓度下,已报道证明了在施加后对一些昆虫最高达六个月的驱避性活性(参见Daniel&Smith)。这些驱避性特性显著地限制了印度楝树油的杀虫活性,因为昆虫被驱避而不暴露到旨在杀虫的真正产品。当一些昆虫的卵直接用印度楝树油处理时,已经显示所述油防止所述卵的羽化(emergence):参见Rahman&Talukder;Ahmed等。印度楝树油还展现出在更高的浓度下对有限子集(亚群,subset)的昆虫的产卵的一些防止(包括玉米象;参见MKKhattak)。
当前的假定提出印度楝树油可作为接触杀死剂、拒食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绝育剂(sterilizing agent)、肠运动抑制剂和/或几丁质抑制剂起作用。已经报道印楝素(印度楝树油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在一些情况下显示拒食剂、驱避和绝育活性且在过去已经被用作害虫控制化学品(参见美国专利No.4,556,5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0903608B.C.有限公司,未经0903608B.C.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9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用岩石自由膨胀率及吸水率测定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