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58207.3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智昭;山形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0K7/00;B60L15/20;B62D7/14;B62D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1年11月28日、申请号为JP特愿2011-258657号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其整体,将其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内容而进行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部车轮可独立地转向,各驱动轮可独立地行驶驱动的电动汽车等汽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等中,提出有下述的形式,其中,全部车轮可独立地转向,各驱动轮可独立地行驶驱动(比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汽车中,可进行围绕车身的中心的原地旋转、沿横向行驶的横向移动等,在通常的汽车中无法进行的特殊的非通常形式的行驶。由此,可自由地进行进入车库、向停车空间的移动或狭窄的空间、道路上的方向转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第4541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那样的原地旋转、横向移动等的非通常形式的行驶形式为下述行驶形式,该行驶形式极度地不同于作为普通的汽车可进行的直线行驶、圆弧状曲线行驶的通常行驶形式。由此,如果因驾驶操作的误操作、自动驾驶等,在驾驶员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切换通常行驶形式和非通常行驶形式的行驶形式,则预计到:与因拐弯角度的不同程度所对应的差异状况不同,形成了与驾驶员的预期的范围有较大不同的意外的车辆动作,无法进行此后的适合的驾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可按照原地旋转或横向移动等的非通常行驶形式进行行驶,非通常行驶形式和通常行驶形式之间的行驶形式的切换在驾驶员有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不会意外地进行切换。在下面,采用表示实施方式的图中的标号,对本发明的概述进行说明。
解决课题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汽车具有三个以上的车轮1、2,该汽车具有转向机构4,该转向机构4可独立地对全部车轮进行转向,上述各车轮1、2中的驱动轮各自独立地通过包括原动机6的行驶驱动机构5而行驶驱动,上述转向机构4和行驶驱动机构5为获得下述横向移动形式和原地旋转形式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形式的结构,在该横向移动形式中,各车轮1、2相对车辆处于横向状态,各驱动轮按照相互沿相同横向而滚动的方式旋转;在该原地旋转形式中,各车轮朝向沿相互共同的圆周的方向或朝向沿多个同心圆的任意者的圆周的方向旋转,使各驱动轮从车身中间侧观看处于沿相互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状态,该汽车设置行驶模式切换机构41,该行驶模式切换机构41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进行下述非通常行驶驾驶模式和通常行驶驾驶模式的切换,在该非通常行驶驾驶模式中,进行按照上述横向移动形式或原地旋转形式而行驶的非通常行驶的驾驶,在该通常行驶驾驶模式中,进行按照上述非通常行驶以外的形式而行驶的通常行驶的驾驶。
按照该方案,由于进行作为横向移动形式或原地旋转形式的非通常行驶形式的行驶,故自由地进行进入车库、向停车空间的移动或狭窄的空间、道路上的方向转换。在该场合设置行驶模式切换机构41,该行驶模式切换机构41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进行下述非通常行驶驾驶模式和通常行驶驾驶模式的切换,故驾驶员必须对行驶模式切换机构进行操作才切换行驶模式,在该非通常行驶驾驶模式中,进行按照上述横向移动形式或原地旋转形式而行驶的非通常行驶的驾驶,在该通常行驶驾驶模式中,进行按照上述非通常行驶以外的形式而行驶的通常行驶的驾驶。由于对于通常行驶形式和非通常行驶形式,因拐弯角度的不同程度所对应的差异状况不同,行驶形式的差异极大,故如果因驾驶操作的误操作、自动驾驶等,在驾驶员无意识的状态下切换,则预计无法进行此后的适合的驾驶,但是通过像上述那样,设置行驶模式切换机构,在平时驾驶员意识到的状态,切换行驶形式,可提高安全性。
在本发明中,上述行驶模式切换机构41也可仅在汽车的行驶停止时或在已确定的速度以下的场合,才可进行切换。由于通常行驶形式和上述非通常行驶形式的行驶形式极为不同,故即使在驾驶员意识到的情况下,如果在行使速度快的状态进行切换,则具有无法进行适合的行驶的情况。通过像上述那样,可仅仅在停止时或低速时进行切换,刚切换后的适合的车辆动作稳定地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8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