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1051.6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0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康弘;长尾幸子;茂木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18 | 分类号: | C08G64/18;C08G64/20;C08L6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有机硅 共聚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以下,有时称为“PDMS-PC”。)因具有高耐冲击性、耐化学试剂性及阻燃性而受到关注,而期待被广泛用于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领域中。尤其是广泛用于移动电话、便携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工具等的框体、其他的日用品。
另-方面,近年来,从设计、功能的方面考虑而开始要求更高的透明性。例如,就移动电话按键而言,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目视辨认里面所印刷的文字或数字,而优选具有高透明性。关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便携电脑的框体,在使用染料进行着色、或者从里面进行涂装的情况下,优选得到更具透明感的外观。此外,不仅在设计方面需要高透明性,而且在需要目视辨认性的仪表等的窗口、或需要透光性的部件中,也要求材料具有高透明性。因此,为了对使用PDMS-PC的材料进一步赋予透明性,而尝试了大量的改良。
为了得到透明性优异的PDMS-PC,已知可以使用链长比较短、具体而言有机硅氧烷单元的重复数(n)为60以下的PDMS-PC。例如,已知有机硅氧烷单元的重复数(n)为60以下的适于成形透明的头盔用面罩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热稳定性、流动性及阻燃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已知有机硅氧烷单元的重复数(n)为30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如果仅使用链长较短的PDMS-PC则有时透明性不充分,因此还研究了与制造方法相关的改良。有机硅氧烷通过碳酰氯连结而成的结构成为透明性降低的原因,因此,已知在实质上不存在碳酰氯的状态下、通过使聚碳酸酯低聚物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下,有时称为“PDMS”。)反应、从而消除PDMS通过碳酰氯连结而成的结构、进而改善透明性的方法。例如,已知使用相转移催化剂生成具有末端氯甲酸酯基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之后通过添加羟基芳基末端聚二有机硅氧烷而具有约小于10的雾度值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参照专利文献3),但与由双酚A(BPA)和碳酰氯得到的聚碳酸酯(以下,称为“BPA-PC”。)相比,总透光率、雾度均较差,透明性不充分。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含聚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即,使羟基末端聚碳酸酯低聚物与残留羟基末端基小于10%的硅氧烷双氯甲酸酯在界面反应条件下接触、制造含聚硅氧烷的聚碳酸酯中间体,使该中间体与BPA、对叔丁基苯酚(PTBP)及碳酰氯在界面反应条件下反应而得到含聚硅氧烷的共聚碳酸酯,由此即使硅氧烷链长比较长也可维持透明性。但是,仍不能说具有与BPA-PC同程度的透明性。
此外,已知一边使pH维持在约3~约8的范围一边制造芳香族双氯甲酸酯、并将该芳香族双氯甲酸酯用于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从而表现出优异的透明性和物性(参照专利文献5)。更具体而言,使氯甲酸酯基的摩尔%相对于来自聚二有机硅氧烷的酚系末端基的摩尔%之比为4倍以上。但是,如果与BPA-PC相比,则总透光率及雾度均较差,透明性不充分。
作为改善透明性的方法,还提出了改善PDMS的反应成效的方法。
例如,已知通过控制原料的流动、从而连续地制造透明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6)。更具体而言,将聚碳酸酯低聚物和聚有机硅氧烷在实质上不存在碱性化合物的条件下连续地混合,接着,在碱性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来制造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低聚物,接着,在碱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所得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低聚物与BPA反应的方法。但是,即使通过该方法也无法满足透明性。
此外,最近报告有一种特征在于平均相区尺寸为5~40nm、标准化分散为40%以下、总透光率为88%以上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参照专利文献7)。但是,在现有的公知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也能够实现,而期待透明性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雾度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45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81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69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5-535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6-518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6-100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1-4691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1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