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实施自热气相脱氢的连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6091.3 | 申请日: | 201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8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 发明(设计)人: | G·奥尔贝特;U·韦格勒;G·科利欧斯;A·科斯托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24;B01J38/14;C07C5/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肖威;刘金辉 |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施 热气 脱氢 连续 方法 | ||
1.一种在呈圆柱体或棱柱体形式的反应器(1)中在构造为整料(4)的非均相催化剂上借助含氧气流(3)自热气相脱氢含烃气流(2)以获得反应气体混合物并再生所述催化剂的方法,其中:
-反应器(1)的内部空间借助在反应器(1)纵向上设置的圆柱状或棱柱状气密性套壳G分成下述部分:
-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前后设置的催化活性区(5)的内部区域A,其中在每个催化活性区(5)中提供由上下、左右及前后相互堆叠的整料(4)组成的填充物且在每个催化活性区(5)之前提供具有固定内件的混合区(6),和
-与内部区域A同轴设置的外部区域B,和
-在邻近套壳G的反应器一端处提供换热器(12),
-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待脱氢的含烃气流(2)的进料管道(7),
-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使含氧气流(3)进入各混合区(6)的进料管道(9),其中各进料管道(9)提供有一个或多个分配腔(10),和
-具有用于自热气相脱氢的反应气体混合物的出料管道(11),其中:
-为外部区域B提供在自热气相脱氢反应条件下呈惰性的气体,
-将待脱氢的含烃气流(2)经由进料管道(7)引入换热器(12)中,在换热器(12)中通过逆流地与所述反应气体混合物间接热交换而加热,并进一步将其输送至相对于换热器(12)的反应器一端,在此偏转,经由均流器(8)引入内部区域A中并在混合区(6)中与含氧气流(3)混合,此时在反应器(1)的内部区域A中发生自热气相脱氢,其中:
-所述反应器以自热气相脱氢的生产模式和再生模式交替运行,其中:
-运行自热气相脱氢的生产模式,直至所述反应气体混合物在从流动方向看的最后催化活性区(5)排出之后且进入换热器(12)之前的温度升高基于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的时间点不超过5K,此时:
-在引入惰性再生气体下将所述反应器转换至再生模式,所述再生气体包含基于再生气体总重量为至少10重量%的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的时间点确定为其后反应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在从流动方向看为最后的催化活性区(5)中排出之后且在进入换热器(12)之前在15分钟期间内线性升高的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反应器(1)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彼此前后设置的催化活性区(5),且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的时间点确定为其后反应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在从各催化活性区(5)排出时升高至比在从紧前一催化活性区(5)排出时的温度升高更高的程度的时间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运行自热气相脱氢的生产模式,直至反应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基于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的时间点不超过4K。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运行自热气相脱氢的生产模式,直至反应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基于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1%的时间点不超过3K。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基于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0.5%的时间点。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反应气体混合物在后者从出料管道(11)排出时的温度升高基于其后转化率基于最终转化率波动不超过0.2%的时间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包括一个生产模式和一个再生模式的每个运行周期中,总运行时间的不超过15%被再生模式占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包括一个生产模式和一个再生模式的每个运行周期中,总运行时间的不超过10%,优选不超过5%被再生模式占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待脱氢的含烃气流(2)在两个或更多个位置优选作为具有较高质量流量的主料流和一股或多股具有比主料流更低的质量流量的次料流引入换热器(1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除换热器(12)之外,为待脱氢的含烃气流(2)提供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加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60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横机中的针板插片槽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