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5302.1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蔵本雅史;岩仓大典;小关健司;鹤羽智阳;冈田聪;林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52 | 分类号: | H01L3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部件 发光装置 密封部件 发光元件 成形体 成形 制造 光取出效率 一体成形 外向面 滴下 俯视 密封 | ||
1.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基体具有连接发光元件的正负一对的导电部件和与该导电部件一体保持地成形的树脂的成形体,在所述基体上通过滴下密封所述发光元件的密封部件而使之成形,其中,
所述基体具有凹部,
在所述凹部内具有第1突起、第1槽及位于其更外侧的第2突起或第2槽,所述第1突起通过所述第1槽而形成,
所述第1突起及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具有朝向所述导电部件或所述成形体的俯视时朝向外侧的外向面,
所述外向面为凸曲面或与该凸曲面连续的下侧的面,
所述发光元件载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第1突起或所述第1槽设成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框状,
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将所述发光元件密封的第1密封部、将该第1密封部密封的第2密封部,
所述第1密封部大致为凸曲面,
所述第1密封部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1突起的俯视时朝向外侧的外向面,所述第1密封部从所述第1突起的外向面立起,
所述第2密封部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的外向面,所述第2密封部从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的外向面立起,
所述第1突起、所述第2突起或所述第1槽、所述第2槽的外向面设置在比所述基体的最外廓的端面靠内侧的位置,
所述导电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基体的凹部底面的一部分,发光元件被载置在所述凹部底面的导电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体的构成面中,位于所述第1密封部的边缘及/或所述第2密封部的边缘的更内侧的所述基体的俯视时朝向内侧的内向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其最上位具有凸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第1密封部内含有由自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激励的荧光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突起及第1槽及/或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在俯视该基体的情况下,其角部或整体弯曲。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滴下工序之前,还具有覆膜形成工序,在所述基体的设有所述第1密封部的边缘或所述第2密封部的边缘的外向面,或在该外向面及该外向面更外侧的构成面形成临界表面张力为50mN/m以下的覆膜。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母材以苯基硅树脂为主要成分。
7.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
发光元件;
基体,其具有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正负一对的导电部件、与该导电部件一体保持地成形的树脂的成形体,所述基体具有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有第1突起、第1槽及位于其更外侧的第2突起或第2槽,所述第1突起通过所述第1槽而形成,所述发光元件载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所述第1突起或所述第1槽设成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框状;
密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且密封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第1突起及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具有朝向所述导电部件或所述成形体的俯视时朝向外侧的外向面,
所述外向面为凸曲面或与该凸曲面连续的下侧的面,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将所述发光元件密封的第1密封部、将该第1密封部密封的第2密封部,
所述第1密封部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1突起的外向面,并且所述第1密封部从所述第1突起的外向面立起,
所述第2密封部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的外向面,所述第2密封部从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的外向面立起,
所述第1突起、所述第2突起或所述第1槽、所述第2槽的外向面设置在比所述基体的最外廓的端面靠内侧的位置,
所述导电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基体的凹部底面的一部分,发光元件被载置在所述凹部底面的导电部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1突起及第1槽及/或所述第2突起或第2槽在所述凹部的左右带状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53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