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细粒子,高浓度多异氰酸酯加聚反应/聚氨酯-脲多元醇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34179.1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P.库克森;R.B.博里拉;D.赫恩纳;F.M.卡萨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0 | 分类号: | C08G18/40;C08G18/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培善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粒子 浓度 氰酸 酯加聚 反应 聚氨酯 多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多元醇,更具体地涉及聚合物多元醇。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体通过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在发泡剂的存在下反应而制备。为了改善承重和其它泡沫体性质,已经开发了所谓的聚合物多元醇产物。通常类型的聚合物多元醇是乙烯基聚合物粒子在多元醇中的分散体。乙烯基聚合物粒子多元醇的实例包括所谓的“SAN”多元醇,其是苯乙烯-丙烯腈的分散体。其它通常类型的聚合物多元醇是所谓的“PHD”多元醇(聚脲粒子的分散体)和所谓的“PIPA”(多异氰酸酯加聚反应)多元醇(聚氨酯和/或聚氨酯-脲粒子的分散体)。PIPA和PHD粒子可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将合适的一种或多种共反应剂引入到多元醇或多元醇共混物中,并使该共反应剂与多异氰酸酯反应从而使该共反应剂在锡盐催化剂如二甲基锡和二丁基锡催化剂存在下聚合。但是,期望减少使用基于锡的催化剂。
因此,需要使用较少基于锡的催化剂或者在不存在基于锡的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制备的聚合物多元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聚合物多元醇,其使用较少量的基于锡的催化剂,或者在不存在任何基于锡的催化剂的情况下得以制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生产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一种反应体系,和所述反应体系包括:
a)至少一种多元醇,
b)至少一种种群剂(seed population),
c)至少一种催化剂,
d)至少一种共反应剂,所述共反应剂的当量为至多400,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至氮或氧原子的活性氢,和
e)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
所述至少一种种群剂占所述至少一种反应体系总重量的少于约5wt%,并且包括直径为小于5μm的种粒子。所述至少一种反应混合物反应形成在至少一种多元醇中的聚脲和聚氨酯-脲粒子群中的至少一种,而没有添加任何含锡的催化剂。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的固含量为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重量的至少1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包括至少一种反应体系的反应产物,和所述反应体系包括:
a)至少一种多元醇,
b)至少一种种群剂,
c)至少一种催化剂,
d)至少一种共反应剂,所述共反应剂的当量为至多400,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至氮或氧原子的活性氢,
e)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
所述至少一种种群剂占所述至少一种反应体系总重量的少于约5wt%,并且含有直径为小于5μm的种粒子。所述至少一种反应混合物反应形成悬浮于至少一种多元醇中的聚脲和聚氨酯-脲粒子群中的至少一种,而没有添加任何含锡的催化剂。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的固含量为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重量的至少15%。所述聚合物多元醇分散体可以对于至少3个月的存储来说是稳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实施例1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2是描述对比例1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3是描述实施例2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4是描述对比例2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5是描述实施例3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6是描述对比例3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7是描述实施例4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8是描述对比例4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9是描述实施例5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0是描述对比例5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1是描述实施例6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2是描述实施例7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3是描述实施例8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4是描述实施例9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图15是描述对比例6的粒度分布的曲线;和
图16是描述对比例7的粒度分布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4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