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擦墨系统以及凹版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1520.8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9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劳伦特·克劳德;安托万·蒙米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20 | 分类号: | B41F31/20;F16C13/00;B41F9/08;B41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华卿;郑霞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以及 凹版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对凹版印刷机的可旋转凹版印刷滚筒的擦拭。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的擦墨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可旋转擦拭辊组件,该可旋转擦拭辊组件被设计用于从该凹版印刷机的一个可旋转凹版印刷滚筒的表面上擦拭过量的墨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擦墨系统,该擦墨系统包括一个按压装置,该按压装置被设计成用于对一个可移位擦拭介质的一个第一表面施加压力,该可移位擦拭介质的与该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被定位成用于从该凹版印刷机的一个可旋转凹版印刷滚筒的表面上擦拭过量的墨料。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括此类擦墨系统的凹版印刷机。
发明背景
凹版印刷机被广泛用于对安全文件、尤其是钞票的安全印刷中。例如,现有技术的凹版印刷机被披露在了瑞士专利号CH 477 293;欧洲专利申请号EP0 091 709A1、EP0 406 157A1、EP0 415 881A2、EP0 563 007A1、EP0 873 866A1、EP1 602 483A1;以及国际申请号WO01/54904A1、WO03/047862A1、WO2004/026580A1、WO2005/118294A1中。
图1和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种已知的凹版印刷机构型,具有与欧洲专利申请号EP0 091 709A1中披露的相似的凹版印刷单元构型。
图1示出了一种单张给送式凹版印刷机1,像本领域常见的那样,该单张给送式凹版印刷机包括用于给送待印刷纸张的一个送纸装置2、用于印刷纸张的一个凹版印刷单元3、以及用于收集新印刷的纸张的一个收纸单元4。该凹版印刷单元3典型地包括一个压印滚筒7、携带了多个凹版印刷版的一个印版滚筒8(在此实例中该印版滚筒8是携带三个凹版印刷版8a、8b、8c的一个三段式滚筒,图2)、用于对该印版滚筒8所携带的凹版印刷版8a、8b、8c的表面上墨的一个上墨系统9、以及在印刷纸张前用于擦拭该印版滚筒8所携带的凹版印刷版8a、8b、8c的沾墨表面的一个擦墨系统10。
纸张从送纸装置2被送到一个续纸台上并且然后送到压印滚筒7上。然后纸张被压印滚筒7携带至由压印滚筒7与印版滚筒8之间的接触位置形成的印刷辊隙,在这里进行凹版印刷。一旦经印刷,纸张就从压印滚筒7传递至一个运纸系统11以便被递送至收纸单元4。该运纸系统11传统地包括一个循环传送系统,该循环传送系统带有一对循环链条,这些链条驱动多个间隔开的抓杆以便夹持纸张的前缘(纸张的新印刷过的一侧在其通向收纸单元4的路上取向朝下),纸张依次从压印滚筒7被转移至这些抓杆中的对应一个。
在其运输至收纸单元4的过程中,优选地通过一个光学检查系统5对新印刷的纸张进行检查。在所展示的实例中,该光学检查系统5有利地是沿着运纸系统11的路径布置的、恰好位于印刷单元3之后。这样的光学检查系统5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在例如国际申请号WO97/36813A1、WO97/37329A1和WO03/070465A1中描述了被适配成用作图1的凹版印刷机中的光学检查系统5的光学检查系统实例。这样的检测系统具体是由本申请人以产品名称推出市场的。
在收好之前,经印刷的纸张优选地是在沿着运纸系统11的运输路径布置于检查系统5之后的一个干燥单元6前输送的。很可能在对纸张进行光学检查之前进行干燥。
图2是图1的凹版印刷机1的凹版印刷单元3的示意图。如已经提到的,该凹版印刷单元3基本上包括该压印滚筒7、带有其凹版印刷版8a、8b、8c的该印版滚筒8、该上墨系统9以及该擦墨系统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未经卡巴-诺塔赛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1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源塔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下一篇:一种蒸箱蒸汽余热利用工艺及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