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纤维防滑层的砂纸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0166.7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5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J·G·佩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20 | 分类号: | B24D3/20;B24D3/28;B24D9/00;C09K3/14;C09C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长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纤维 防滑 砂纸 | ||
1.一种砂纸片材,包括:
具有相对的第一主侧面和第二主侧面的柔性背衬层;
位于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二主侧面上的粘合剂底胶;
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底胶中从而限定研磨表面的磨料颗粒;和
位于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的暴露的纤维防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片材,其中所述纤维防滑层与所述柔性背衬层的第一主侧面的第一主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直接粘结到所述第一主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片材,其中所述纤维防滑层的所述纤维中的至少一些在纤维交叉点处彼此粘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片材,还包括至少一个粘合增强层,所述粘合增强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纤维防滑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背衬层的一部分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增强层选自底漆层、粘结层、和压敏粘合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纸片材,其中所述纤维防滑层的所述纤维直接粘结到所述粘合增强层,但不彼此粘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纸片材,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纤维防滑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粘合增强层的一部分之间,并且所述纤维防滑层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粘结到所述支撑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片材,其中所述防滑层在根据ASTM D1894-08测量时具有至少约1克的平均峰值静摩擦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片材,其中包括所述纤维防滑层的至少一些所述纤维的所述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包含无定形基料树脂和有效量的增粘树脂。
9.一种制备砂纸片材的方法,所述砂纸片材在其第一主侧面上具有纤维防滑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主侧面和第二主侧面的柔性背衬层;
将粘合剂底胶涂布在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二主侧面上;
将磨料颗粒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底胶中,从而形成研磨表面;
以及
在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形成暴露的纤维防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层合到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以形成所述暴露的纤维防滑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直接粘结到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的所述第一主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一个粘合增强层,所述至少一个粘合增强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背衬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的至少一部分直接粘结到所述粘合增强层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粘合剂层沉积在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和/或所述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的主侧面上,并且随后通过所述粘合剂层将所述背衬层和所述自立式非织造纤维网层粘结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多层结构层合到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所述多层结构包括粘结到支撑层的非织造纤维网,使得所述非织造纤维网形成所述暴露的纤维防滑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粘合剂层沉积在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和/或所述多层结构的所述支撑层的主侧面上,并且随后通过所述粘合剂将所述背衬层和所述多层结构粘结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未粘结纤维沉积到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的第一主表面上或其上的粘合增强层的主表面上,并且随后将所述纤维粘结到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或所述粘合增强层的所述主表面,以便形成所述纤维防滑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未粘结纤维以熔融纺丝、熔喷、或溶剂纺丝工艺来形成,并且在利用此类工艺形成之后在未被短切的情况下沉积在所述背衬层的所述第一主侧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未粘结纤维为短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01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