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及使用该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6232.3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饭沼洋介;野口勇步;前田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冯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利用喷墨法的涂布的液晶取向剂、及由该液晶取向剂所得的液晶取向膜。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取向膜,广泛使用将以聚酰胺酸(polyamic acid)等聚酰亚胺前体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溶液为主成分的液晶取向剂涂布、烧成而得的所谓的聚酰亚胺类的液晶取向膜,作为该液晶取向膜的成膜法,通常已知旋涂、浸涂、柔版印刷等。实际上大多采用柔版印刷的涂布。
但是,柔版印刷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根据液晶面板的品种不同而需要各种各样的树脂版;制造工序中的这种版交换繁杂;为了使成膜工序稳定而必须进行伪基板上的成膜;版的制作成为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成本上升的一个原因等。
因此,作为不使用印刷版的新的液晶取向膜涂布方法,喷墨法受到瞩目。喷墨涂布法是在基板上滴下微细液滴、通过液体的浸润扩散而成膜的方法。不仅不使用印刷版,而且还可以自由地设定印刷的图案,所以能简化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工序。此外,由于不需要柔版印刷中所必需的在伪基板上的成膜,所以具有涂布液的浪费少的优点。通过利用喷墨法,可期待液晶面板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
对于利用喷墨法所形成的液晶取向膜,要求涂布面内部的膜厚不均小,且涂布周边部的成膜精度高。一般而言,利用喷墨法成膜的液晶取向膜的涂布面内的膜厚均匀性与涂布周边部的成膜精度是此消彼长(日文:トレードオフ)的关系。通常,面内均匀性高的材料的涂布周边部不是直线状,而是形成锯齿状。另一方面,涂布周边部达到直线的材料的涂布面内均匀性变差。
为了提高上述涂布周边部的成膜精度,提出了利用构造物将取向膜封闭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方法(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但是,这些方法具有需要附加的构造物的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61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145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281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该液晶取向剂是可形成涂布面内的膜厚均匀性及涂布周边部的直线性优异的涂膜的、适于喷墨法的聚酰亚胺类的液晶取向剂,还提供使用该液晶取向剂的液晶取向膜。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完成了具有以下技术内容的本发明。
1.液晶取向剂,其含有选自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前体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和包含以下述式(1)表示的烷基纤维素乙酸酯化合物的溶剂,
式中,R1是碳数1~8的烷基。
2.如上述1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上述聚酰亚胺前体含有选自聚酰胺酸酯及聚酰胺酸的至少一种。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上述溶剂含有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及γ-丁内酯的至少一种。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上述烷基纤维素乙酸酯化合物是选自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及丁基溶纤剂乙酸酯的至少一种。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含有1质量%~5质量%的上述聚合物。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含有95质量%~99质量%的上述溶剂。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中,上述溶剂含有5质量%~50质量%的烷基纤维素乙酸酯化合物。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粘度为5~20mPa·s。
9.液晶取向膜的形成方法,通过喷墨法来涂布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
10.液晶取向膜,将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涂布、干燥、烧成而得到。
发明的效果
将本发明的液晶取向剂特别是通过喷墨法进行涂布时,可获得具有涂布面内的膜厚均匀性优异和涂布周边部直线性优异的、以往的液晶取向剂中难以同时获得的优异特性的涂膜。由该涂膜获得的液晶取向膜在面内均匀性和周边部直线性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聚酰亚胺前体>
本发明的液晶取向剂中所含有的聚酰亚胺前体是通过将其进行酰亚胺化而生成聚酰亚胺的聚酰亚胺前体,表示聚酰胺酸酯和/或聚酰胺酸。
聚酰胺酸酯及聚酰胺酸分别具有下述式(1)及下述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6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零消耗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倒串联三效-并联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