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抓握特征学习认证系统以及抓握特征学习认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09753.8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0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塚本昌克;太田学;森永康夫;樋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于小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 学习 认证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获取移动信息终端被抓握时的抓握特征样本而进行本人认证的抓握特征学习认证系统以及抓握特征学习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滥用了固定电话、移动信息终端的通话功能、邮件等通信功能的冒充行为导致的犯罪变得活跃,成为问题。作为滥用了通话功能、通信功能的冒充行为,代表性的行为中,有所谓的汇款欺诈(假装成目标(target)的近亲者等,要求金钱的汇款的欺诈行为)。以往,为了将移动信息终端产生的这些滥用防于未然,通过在移动信息终端的利用开始时进行本人认证,确保了移动信息终端的安全性。已知具有作为以往已知的移动信息终端的本人认证部件的、例如专利文献1的指纹认证部件的移动信息终端。
专利文献1提供一种指纹认证功能搭载移动信息终端,具有:与其他的移动信息终端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的部件;指纹的读取部件;所读取的指纹的指纹认证部件;以及在指纹认证成功后规定的时间免除指纹认证的部件,该指纹认证功能搭载移动信息终端仅在通过指纹认证成功而被确认是合法的持有者的情况下,使与其他移动信息终端之间的发送接收为运转状态,并且,在上述认证免除时间经过后,使发送接收部件为禁用状态。由于专利文献1的移动信息终端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合法的持有者进行的指纹认证实施前,丧失移动信息终端的功能,不会被不怀好意的第三者进行的犯罪所利用,同时在指纹认证实施后,通过设定适当的免除时间,不会损害以往的移动信息终端本来的利便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86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的确,只要利用具有专利文献1的指纹认证部件的移动信息终端,就能够防止移动信息终端的丢失、失盗发生时的冒充行为等。但是,例如考虑作为冒充行为而将汇款欺诈作为具体例子的情况下,汇款欺诈的实施犯未必会使用捡到或者窃取的移动信息终端。汇款欺诈的实施犯在使用自己自身的移动信息终端的情况下,具有前述的指纹认证部件的移动信息终端完全不奏效。原因是在该情况下,汇款欺诈的实施犯是使用自己自身的移动信息终端,因此能够使用自己自身的指纹进行自身的移动信息终端的认证。另外,汇款欺诈的实施犯未必总会使用搭载了指纹认证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无论哪种情况下,汇款欺诈的实施犯都使用自己自身的移动信息终端,与目标通话或进行通信(邮件等),通过“关于移动信息终端签了新合同,所以电话号码、邮件地址变了”或“自己的终端没电了,由于紧急所以借朋友的终端打电话”等虚伪的事实来说服目标,从而能够达成目的。
这样,对于某种冒充行为,前述的指纹认证完全不奏效,原因在于,前述的指纹认证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对用户和该用户持有的移动信息终端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无法直接进行通话者间、通信者间的认证(通话者之间、通信者之间是否为亲密关系的认证)。这不限于前述的指纹认证,是对移动信息终端中使用的所有的本人认证方式共同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抓握特征学习认证系统,通过能够进行通话者间、通信者间的认证,能够防止滥用了通话功能、通信功能的冒充行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抓握特征学习认证系统由移动信息终端和服务器构成。移动信息终端具有:触发监视部、抓握特征样本获取部、模板(template)学习部、模板发送部、认证请求发送接收部、认证数据发送部、判定结果接收部。触发监视部在采样触发发生了的情况下,输出抓握特征获取信号。抓握特征样本获取部获取抓握特征获取信号,从而获取抓握特征样本。模板学习部使用抓握特征样本学习本人认证模板。模板发送部将学习后的本人认证模板和自身的终端识别编号成对发送到服务器。认证请求发送接收部进行认证请求的发送以及接收。认证数据发送部在认证请求发送接收部发送了认证请求的情况下,将自身的终端识别编号发送到服务器,在认证请求发送接收部接收到认证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获取的抓握特征样本发送到服务器。判定结果接收部从服务器接收成员认证部的判定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97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