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板材的辊轧机及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03946.2 | 申请日: | 2012-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岩城泰辅;西山和宏;若月邦彦;比护刚志;小川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1B13/14 | 分类号: | B21B13/14;B21B29/00;B21B31/20;B21B37/3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胡建新;朴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板材 轧机 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材的辊轧机及轧制方法。本发明特别涉及如下辊轧机及使用该辊轧机的轧制方法,适合厚板辊轧机或薄板热轧的粗轧机或精轧机,能够增大上下工作辊之间的最大开度,并容易施加强力的弯辊力,从而能够提供高响应且强力的板凸度/形状控制功能。
本申请主张2011年3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6615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2及图13中所示的辊轧机1A、1B那样,已知具有为了得到大的轧辊开度而由支撑辊轴承座托住工作辊轴承座来保持的形式的辊轧机。但是,由于向从支撑辊轴承座延伸的用于保持工作辊轴承座的臂部组装增弯装置,因而难以组装大容量的液压缸。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辊轧机形式为四段辊轧机,这种辊轧机形式为图16中所示的结构。即,用与上支撑辊轴承座4-1相连接的臂部保持上工作辊轴承座3-1的形式。通过在上述臂部组装作用于上工作辊1-1的上增弯装置6-1、6-2,来得到大的轧辊开度。
但是,上述形式的辊轧机存在如下的问题。
(1)不得不向将上工作辊轴承座3-1托住的上支撑辊轴承座4-1的臂部组装上增弯装置6-1、6-2。因此,难以组装大容量的液压缸。
(2)向上工作辊1-1施加强力的增弯力的情况下,与上支撑辊轴承座4-1相连接的臂部承受向外侧开口的方向的力矩。这种情况下,臂部向壳体窗口推压,引发轧制滞后的增大引起的板厚精度恶化的可能性、或者产生因轧辊轴承座-窗口间摩擦力的左右非对称性引起轧制中的金属板的蜿蜒或弯曲导致的轧制操作不稳定性增大等问题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存在实际上无法使用强力的工作辊弯辊机的情况。
(3)上工作辊轴承座3-1与上支撑辊轴承座4-1的臂部的内侧面相接触,进而上述臂部的侧面与壳体窗口的内侧面相接触。因此,因轧制方向的摆动变大而导致轧制中的金属板的蜿蜒/弯曲的可能性增大。
(4)空间严重受限,特别是更换支撑辊时来自支撑辊轴承座的配线处理复杂。因此,难以配置轧制稳定器及轧制方向力测定用负载传感器。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大的轧辊开度,如图14中所示的辊轧机1C那样,具有将增弯装置6-1、6-2组装于下工作辊轴承座3-2的辊轧机。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工作辊的增弯装置组装于工作辊轴承座的辊轧机。
同样,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交叉轧制方式的辊轧机。在这种辊轧机中,增弯装置也组装于工作辊轴承座。
这种形式的辊轧机存在如下的问题。
(5)在更换工作辊时,需要拆装液压管。若要使得拆装容易,不得不采用挠性管,因此难以采用用于高响应液压控制的伺服阀。因此,也难以构成响应性高的弯曲装置。
并且,为了实现响应性高的弯曲装置,众所周知有将增弯装置配置在凸块(project block)上的辊轧机。
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具有工作辊偏移功能的辊轧机。在这种辊轧机中,如图15所示,增弯装置6-1~6-4组装于与壳体9一体的凸块5-1、5-2。
在图15中所示的辊轧机1D中,作用于下工作辊1-2的下增弯装置6-3、6-4组装于从壳体9向内方突出的凸块。
但是,这种形式的辊轧机存在如下的问题。
(6)由于具有通过凸块与工作辊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面来支撑作用于工作辊的轧制方向力的结构,因而若加大轧辊开度,则上述接触面变小。因此,无法适当地支撑工作辊轴承座,得不到大的轧辊开度。
(7)根据凸块的高度,增弯装置的液压缸的容量受限。因此,在无法充分确保凸块的高度的辊轧机中,无法充分确保液压缸的行程长度,得不到大的轧辊开度。
此外,增弯装置是指向工作辊轴承座施加增大轧辊开度的方向的力的液压装置,是包括其致动器即液压缸及其活塞杆的装置的统称。
但是,在本发明中,为了简化说明,若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增弯装置就指其致动器即液压缸及其活塞杆。将通过增弯装置向工作辊施加的力称为增弯力。
另一方面,将向工作辊轴承座施加减小轧辊开度的方向的力的液压装置称为减弯装置。并且,将通过减弯装置向工作辊施加的力称为减弯力。并且,减弯装置是指包括其致动器即液压缸及其活塞杆的装置的统称。但是,在本发明中,为了简化说明,若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减弯装置是指其致动器即液压缸及其活塞杆。
此外,如图12至图16所示,一般的用于制造厚钢板的辊轧机未配置有减弯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3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发泡水泥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立体投影光源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