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673.4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易涛;贾志广;沈伟华;马雄伟;李志能;陈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45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线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线装置领域,尤指一种无纺布可直接包覆中心芯线的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多芯线缆,所述多芯线缆包括多条功能芯线、包裹所述功能芯线的外护套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护套内的阻止多芯线缆被过度扭曲而拉断的塑性形变量小于所述功能芯线的非金属柔韧芯线,所述功能芯线包括导体线芯和包括该导体线芯的芯线绝缘体。在多芯线缆中设置非金属柔韧芯线,由于其塑性变形要小于线芯导体的塑性变形,故可在反复的弯曲和拉伸过程中分担更多的拉力,减少导体线芯的负荷,提高多芯线缆的防折断性能。非金属柔韧芯线在回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其承担的外力,减少了多芯线缆的塑性变形量,避免功能芯线局部塑性变形过大而折断。该非金属柔韧芯线可以为无纺布。
目前,在无纺布的包裹过程中,无纺布经分线盘输出后是均匀的缠绕到中心线芯的外表面,然后外层的芯线再包裹到中心芯线的外表面形成所需的多芯线缆。其中,无纺布通过缠绕的方式虽然可以达到包裹中心芯线的目的,但是由于在包裹过程中,无纺布相互之间会有重叠,造成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无纺布在缠绕包裹过程中相互重叠而造成材料浪费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可直接包覆中心芯线的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它包括主体和支撑架,所述主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该主体内部中空,主体前端内侧的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与支撑架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前端为圆锥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含固定套和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固定套分别与主体和两个支撑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它包括主体和支撑架,所述主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该主体内部中空,主体前端内侧的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减小,主体前端的内孔刚好能够容置中心芯线穿过,当无纺布穿过主体前端内孔时受到内孔侧壁的挤压而包覆在中心芯线的外表面,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固定于分线盘外侧而随分线盘一起转动,主体也会随支撑架一起转动,主体在转动过程中,主体前端内孔侧壁对无纺布施加一侧向圆周力,无纺布受力后变形而直接包裹在中心线芯的外表面,避免了无纺布因采用缠绕包裹的方式而相互重叠造成材料浪费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式线缆纵包装置,它包括主体1和支撑架2,所述主体1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该主体1内部中空,主体1前端内侧的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减小。主体1前端的内孔刚好能够容置中心芯线穿过,当无纺布穿过主体1前端内孔时受到内孔侧壁的挤压而包覆在中心芯线的外表面,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支撑架2,该支撑架2固定于分线盘外侧而随分线盘一起转动,主体1也会随支撑架2一起转动,主体1在转动过程中,主体1前端内孔侧壁对无纺布施加一侧向圆周力,无纺布受力后变形而直接包裹在中心芯线的外表面,避免了无纺布因采用缠绕包裹的方式而相互重叠造成材料浪费的不足。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与支撑架2螺纹连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2的前端设有螺纹孔,主体1的尾端螺纹连接于该螺纹孔内,方便拆卸,同时该主体1可以做成不同的型号,不同主体的前端内径分别与对应线缆的内径一致,在用无纺布包覆不同直径大小的中心芯线时,只需更换相应型号的主体即可。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的前端为圆锥状结构。采用圆锥状的结构,减轻了主体1的重量,将主体1固定到支撑架2上时也可减轻支撑架2的负担;具体的,在工作时,主体1的外围还有多条芯线,多条芯线呈锥形均匀分布在主体1周围并随中心芯线一起进入下一步工序,将主体1的前端设置成圆锥状,也可防止外围芯线与主体1之间发生干涉。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2包含固定套22和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杆21,所述固定套22与主体1螺纹或螺栓连接,固定套22与两个支撑杆21焊接或者螺栓连接,这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1分别固定于分线盘外侧而随分线盘一起转动,其结构简单,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德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接式双伞形与三伞形盘形悬式复合绝缘子串元件
- 下一篇:一种数字通信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