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形捕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035.2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全军;陈志民;周超;易勇;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明珠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形 捕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气分离领域,是一种进行液气分离的伞形捕雾器。
背景技术
油田在进行作业时,往往采出物都不是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而是以两相或者三相介质形式共存,油田为了便于输送往往会对采出物进行加热缓冲分离增压,加热时就需要使用采出物中得气体进行燃烧加热,在对介质进行加热同时又增加了液气混合雾气的总体占有量,为了使气体能够以干气的形式存在,油田都会采用液气分离装置对采出物进行液气分离,捕雾器就属于其中液气分离的一种装置,据了解现目前油田采用的捕雾器一般采用纵横交错的金属丝网或滤网填充整个装置内进行液气分离,但是当液气混合雾气以较高的流速进入捕雾器内,会导致液气分离不充分从而带出一部分的液体,如果使用这种带有液体的气体进行燃烧或者其他用途,会对环境照成污染同时没有分离出来的液体所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过化学反应会腐蚀损伤加热设备,如水套炉、烟管等,同时如果液气混合雾气以较慢的速度通过捕雾器,又会大大降低液气分离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良好的实现液气分离的捕雾器,在捕雾器内进行分离时避免在液气混合雾气流速过大时分离不充分,使得分离出气体不洁净造成污染,在液气混合雾气流速小时分离 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
该装置包括上筒体出口法兰、上筒体、捕雾丝网、上捕雾伞形架、下筒体、下捕雾伞形架,上筒体出口法兰与上筒体连接,并保证气密性,在上筒体内中上部安放一层捕雾丝网,捕雾丝网层可以由金属丝固定构成,由上压板和下压板固定,并具有一定的厚度,保证有效的进行液气分离和液滴聚集,上捕雾伞形架点焊接于上筒体的下部,上捕雾伞形架圆形边缘须小于上筒体内径,便于分离出的液体通过,上捕雾伞形架中间有一圆形通孔,便于雾气上升,上筒体的上部点焊连接下捕雾伞形架,下捕雾伞形架由伞形盖和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组成,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点焊于下筒体内径壁上且小于下筒体内径,便于液气混合雾气通过,伞形盖位于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上部且有一定的距离,使得高速液气混合雾气折流加速分离提高分离效率,下筒体可与缓冲罐或其他罐体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由于上、下捕雾伞形架的折流作用,当液气混合雾气以高速度通过捕雾器时避免液气分离不充分时被气体带液体现象的发生,降低了在气体使用时对环境的污染,单一一层捕雾丝网的使用对液气混合雾气较低速度通过捕雾器时,可大大提高液气混合雾气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图2下捕雾伞形架结构图
1、上筒体出口法兰 2、上筒体 3、上压板
4、捕雾丝网 5、下压板 6、上捕雾伞形架
7、下捕雾伞形架 7-1、伞形盖 7-2、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 8、下筒体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伞形捕雾器包括上筒体出口法兰、上筒体、捕雾丝网、上捕雾伞形架、下筒体、下捕雾伞形架,该捕雾器的技术要求:上筒体出口法兰(1)与上筒体(2)连接,在上筒体(2)内中上部安放一层捕雾丝网(3),捕雾丝网层可以由金属丝固定构成,由上压板(3)和下压板(5)固定,并具有一定的厚度,保证有效的进行液气分离和液滴聚集,上捕雾伞形架(6)点焊接于上筒体(2)的下部,上捕雾伞形架(6)圆形边缘须小于上筒体(2)内径,便于分离出的液体通过,上捕雾伞形架(6)中间有一圆形通孔,便于雾气上升,下筒体(8)的上部点焊连接下捕雾伞形架(7),下捕雾伞形架(7)由伞形盖(7-1)和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7-2)组成,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7-2)点焊于下筒体(8)内径壁上且小于下筒体(8)内径,便于液气混合雾气通过,伞形盖(7-1)位于带中间圆形孔的伞形罩(7-2)上部且有一定的距离,使得高速液气混合雾气折流加速分离提高分离效率,下筒体(8)可与缓冲罐或其他罐体设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明珠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明珠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化氢尾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厂用直通式脉冲袋式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