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438.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庭;林明传;张宏宾;武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8;F21V3/04;F21V3/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别形成微结构区于一透光灯罩的一顶面部及二侧臂部上的照明灯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符合环保及节能需求,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因应而生。然而,由于受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约120°)的限制,因此,发光二极管灯管通常仅具有120°左右的照明角度,其远小于冷阴极射线灯管的照明角度,如此会对发光二极管灯管在照明应用上造成诸多的限制。
虽然目前已有发光二极管灯管采用以仿平面灯罩取代传统半圆形灯罩的方式来产生仿平面照明效果,以达到提升发光角度的目的,但此设计却会因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至仿平面灯罩的光路径不一致而在仿平面灯罩上产生明显的亮暗带,从而造成发光二极管灯管视效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分别形成微结构区于一透光灯罩的一顶面部及二侧臂部上的照明灯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灯管,所述照明灯管包括一灯管主体、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一透光灯罩。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安装于所述灯管主体上。所述透光灯罩设置于所述灯管主体上以包覆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且具有一顶面部及二侧臂部,所述顶面部对应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微结构区及一第二微结构区,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分别自所述第一微结 构区的两端延伸形成,每一侧臂部对应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面上形成有一第三微结构区,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微结构分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微结构分布密度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微结构区的微结构分布密度。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相对于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一圆心角度可以小于或等于40°。
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分别自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两端所延伸的两区段相对于所述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的圆心角度的和可以介于41°至80°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可以具有多个第一锯齿角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可以具有多个第二锯齿角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三微结构区可以具有多个第三锯齿角柱状结构。
每一第一锯齿角柱状结构的一角柱顶角可以介于70°至90°的范围内,每一第二锯齿角柱状结构的一角柱顶角可以介于90°至120°的范围内,且每一第三锯齿角柱状结构的一角柱顶角可以介于120°至150°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圆弧条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可具有多个第二圆弧条柱状结构,每一第二圆弧条柱状结构的一圆弧曲率半径可小于或等于每一第一圆弧条柱状结构的一圆弧曲率半径,且所述第三微结构区可以具有多个第三圆弧条柱状结构,每一第三圆弧条柱状结构的一圆弧曲率半径可以小于或等于每一第二圆弧条柱状结构的一圆弧曲率半径。
所述顶面部可以是一弧面结构,所述顶面部的一曲率半径可以介于1μm至1000μm的范围内。
所述顶面部可以是一平面结构。
所述透光灯罩可以由雾度大于70﹪的散射材质所组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透光灯罩的顶面部与侧臂部的结构设计及透光灯罩上形成有从顶面部至侧臂部分布的微结构的设计,以达到仿平面或平面照明的目的并产生光线散射现象增强的功效,从而提升照明灯管的发光角度并使得从透光灯罩所射出的光线可具有分布更为均匀的亮度。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照明灯管不仅可提供仿平面或平面照明效果,同时亦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因在仿平面灯罩上会出现明显亮暗带所造成的灯管视效不佳的问题,进而大幅地提升照明灯管的照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照明灯管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照明灯管沿剖面线A-A’的剖面简示图;及
图3为图2的透光灯罩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照明灯管 12 灯管主体
14 发光二极管 16 透光灯罩
18 顶面部 20 侧臂部
22 第一微结构区 24 第二微结构区
26 第三微结构区 28 第一锯齿角柱状结构
30 第二锯齿角柱状结构 32 第三锯齿角柱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