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报警安全插头、插座、壁插或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1793.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启文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H01R13/713;H01R13/66;H01R13/502;G01K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报警 安全 插头 插座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插座、壁插和转接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过热过载自保护的智能报警安全插头、插座、壁插或转接头。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又叫电源线插头,英文是power plug,使用在各种领域,各个国家。一般的电源插头只有连接上电源线就可以使用,根据电源插头的用途不一样,电源线插头可以使用在250V、125V、36V的电压上,根据电流的不同有可以使用在16A、13A、10A、5A 、2.5A。
电源插头插座及壁插和转接头的用途很广泛,大大小小的行业都可能需要电源插头插座及壁插和转接头,有句话说“哪里需要电,哪里就有插头插座”,可见,电源插头插座的用途以及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为了使电源插头插座及壁插和转接头具备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目前的电源插头内通常都加装有过载保护器或保险丝或接地故障电流漏电保护器,然而,该种加装过载保护器或保险丝或接地故障电流漏电保护器的方式仅仅只能实现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当电路出现异常时,该过载保护器或保险丝或接地故障电流漏电保护器会直接将电路切断电源,无法实现预警功能,给用电造成不方便(如电脑损坏)。生活中,一个主要的用电不安全是由于插头插座过热,从而熔掉绝缘胶甚至起火。此过热可能为连接接触不良、过载、潮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报警安全插头、插座、壁插或转接头,其解决了一般保护装置仅能对过载起保护和仅能直接切断电源的单一功能问题,起到过热预警,再热切断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有起火预防功能、智能监控插头插座发热异常功能、智能监控潮湿环境插头插座发热异常功能、过载保护功能、失效模式预警保护功能,给用户的用电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报警安全插头、插座、壁插或转接头,包括有
一外壳,该外壳上设置火线触脚、零线触脚、火线连接芯线和零线连接芯线,该火线触脚与火线连接芯线连接,该零线触脚与零线连接芯线连接;
一可自动复位的常开温控开关,该常开温控开关设置于外壳内,该常开温控开关连接于火线触脚和零线触脚之间;
一需手动复位的常闭温控开关,该常闭温控开关设置于外壳内,该常闭温控开关串联连接于火线触脚和火线连接芯线之间或者串联连接于零线触脚和零线连接芯线之间,且该常闭温控开关的耐温值高于前述常开温控开关的耐温值;
一用于向外发出预警信号的警报装置;该警报装置设置于外壳上并与前述常开温控开关串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常开温控开关、常闭温控开关和警报装置通过注塑成型或组装成型的方式内置于外壳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常开温控开关和常闭温控开关分别贴合固定于火线触脚之尾端的两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集成盒子,该火线触脚的尾端位于该集成盒子里,该常开温控开关、常闭温控开关和警报装置的一部分均设置于该集成盒子内,该警报装置的另一部分位于集成盒子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常开温控开关贴合固定于零线触脚之尾端的外侧面上,该常闭温控开关贴合固定于火线触脚之尾端的外侧面上,该警报装置位于常开温控开关和常闭温控开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常开温控开关和常闭温控开关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体式温控开关,该一体式温控开关贴合固定于火线触脚之尾端的外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警报装置为LED灯或蜂鸣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警报装置为LED灯和蜂鸣器,该LED灯和蜂鸣器并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常开温控开关的耐温值为55~65℃,该常闭温控开关的耐温值为70~8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地线触脚和地线连接芯线,该地线触脚和地线连接芯线均设置于外壳上,该地线触脚与地线连接芯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启文,未经郑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1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