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罩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8204.3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7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祝耀坤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罩式 阻尼 扩散器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制氮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降噪用带罩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
背景技术
已知技术中,双塔结构的变压吸附(PSA)制氮、制氧技术是目前制氮、制氧的先进技术,它具有无污染、制气纯度高、产率高、总体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这种制氮、制氧机有两个吸附分离塔交替工作制气并排除废气,在一塔工作结束切换至另一塔工作前,结束制气工作的吸附塔需要排除废气,由于此排气过程很短,一般需在几秒钟内排完,且排气量大、排气相关设备容积有限,故被排气体的气流速度和气流密度很高,由此产生很大噪音,而噪音大小与气流速度和压力成正比。专利号为201020110236.8的消音器包括外壳以及内置于外壳中的吸音管,吸音管中设有贯流气道,输入消音器中的高速高压气流只能通过消音管内的导气管起到降速、将压作用,其对噪音的降噪效果不明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带罩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噪音的带罩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罩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包括内含贯流气道的管状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内侧壁贴合的吸音管,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带出气口的前盖板以及带进气口的后盖板,所述吸音管一端抵触在所述前盖板的侧壁上,另一端与一内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环状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盖板间的安装间隙中设有一带内腔且底部敞开的罩式阻尼扩散器,所述阻尼扩散器通过其侧壁底部边缘与所述后盖板的内侧壁封连,所述阻尼扩散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贯流气道与所述阻尼扩散器配合形成弯折气道。通过在原有消音器的结构上增设一阻隔贯流气道且呈罩式的阻尼扩散器,改变气道流径来消耗高速高压气流流动的动能,对气流起到有效减速降压的作用,再将气流通过吸音管,最终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确保工人身体健康;所述罩式阻尼扩散器通过其侧壁底部边缘与后盖板连接,使得气流只能通过阻尼扩散器上的开口流动,贯流气道为轴向通道,罩式阻尼扩散器的开口为径向通道,两者为相互垂直关系,形成了弯折气道,通过对流经弯折气道的气流增加能量消耗来起到减速降压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扩散器的截面圆形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口直径,所述开口呈长条形,且并列、均匀地排布在所述阻尼扩散器的侧壁上。阻尼扩散器的侧壁底部边缘能盖住后盖板上的进气口,使得气流只能通过开口流出,提高对气流的减速降压效率;开口为长条状,且在圆柱体侧壁上均匀分布,通过增加开口数量来提高圆柱体侧壁的气流流通效率,并通过减小开口尺寸来提高减速降压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吸音管内设有一侧壁带通孔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内环缘匹配连接,另一端密封并悬置于所述吸音管内。导气管侧壁的通孔为径向通道,与轴向的贯流气道垂直,流道为弯折设计有利于提高气流流动时的阻力并消耗气流能量,使得气流减速降压效果加强,进而提高降噪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后盖板外侧设有一法兰,所述法兰通过一接管与所述后盖板的内环缘匹配连接。所述消音器通过法兰连接在工位上,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还能确保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原有消音器的结构上增设一阻隔贯流气道且呈罩式的阻尼扩散器,改变气道流径来消耗高速高压气流流动的动能,贯流气道为轴向通道,罩式阻尼扩散器的开口为径向通道,两者为相互垂直关系,形成了弯折气道,通过对流经弯折气道的气流增加能量消耗来起到减速降压作用,对气流起到有效减速降压的作用,最终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罩式阻尼扩散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吸音管,3、进气口,4、前盖板,5、出气口,6、后盖板,7、支撑板,8、阻尼扩散器,9、弯折气道, 12、开口,15、贯流气道,16、导气管,17、法兰,18、接管,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82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