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6986.7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斗良;李春平;孙健华;张履国;翁启钢;梁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林九如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海绵 取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钛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取出是靠操作人员用风镐直接把粘附在反应器上的边皮剥离下来,再用钢丝绳分别吊出边皮和钛坨,操作人员在用风镐剥离边皮时,操作者与钛坨近距离接触,操作不但产生大量的噪音,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使操作工的听觉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取出一炉钛坨需要操作工6人连续操作6小时左右才完成,生产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提供了一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实现了钛坨取出的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主要由翻转装置、切除装置及底座等组成,翻转装置和切除装置设置于底座上,翻转装置的翻转筒体设置在支座上,翻转筒体联结翻转机架,翻转筒体上设有反应器抱紧装置,切除装置主要由液压系统、切除筒体、刀片等组成,切除筒体与液压系统的推进杆联结,沿切除筒体圆周均布设置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主要有:利用本装置可实现钛坨取出时剔除边皮机械化操作,完全替代人工风镐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翻转筒体,3-刀片,4-切除筒体,5-液压系统,6-支座,7-翻转机架,8-反应器抱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反应器内海绵钛坨的取出装置,主要由翻转装置、切除装置及底座1等组成,翻转装置和切除装置设置于底座1上,翻转装置的翻转筒体2设置在支座6上,翻转筒体2联结翻转机架7,在翻转筒体2上设有反应器抱紧装置8,切除装置主要由液压系统5、切除筒体4、刀片3等组成,切除筒体4与液压系统5的推进杆联结,沿切除筒体4的圆周均布设置刀片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海绵钛坨取出前,将装有钛坨的反应器垂直掉装在翻转筒体2内,用反应器抱紧装置8抱紧反应器,启动翻转机架7,将翻转筒体2旋转至水平位置,启动切除装置的液压系统5,推动切除筒体4前进,切除筒体4沿直线轨道接近反应器后,观察刀片3与反应器接触情况,没有卡阻下,继续推进100mm~200mm后,切除筒体4做往复运动,对粘在反应器上的爬壁钛进行切除;切除完成后,停止往复运动;切除筒体4沿直线轨道(步进速度)后退至原位置,然后清除掉剩下的爬壁钛,将翻转筒体2转至垂直位置,松开反应器抱紧装置8;由起重机将反应器吊离,最后再用绳索套住钛坨将其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6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回转库的导轨滑块式移动门
- 下一篇:二位四通阀及封闭式自动组织脱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