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信标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110.6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显田;崔银秋;焦永强;徐健;孙卫平;徐波;俞峥巍;丁付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C1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1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信标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信标固定装置。
水下信标是一个声学应答及自动释放的防水设备,其与位于甲板上的控制单元配合使用,通过释放和采集声音信号对被测客体的位置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然而,由于被测客体位于水下,要使得其位置相对被测客体保持稳定非常困难,此外,被测客体有时需要变化和移动,此时就需要对水下信标进行移动、回收和再利用,现有技术中并不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水下、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水下信标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信标固定装置,用以利用水下信标搜集被测客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浮球、水下释放器和回收绳,所述水下信标上端同时与所述浮球和回收绳连接,下端通过所述水下释放器与被测客体连接,所述回收绳连接至水上甲板。
所述被测客体的上表面铺设有连锁片。
所述浮球与所述水下信标之间通过第一绳索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长度为0.5米。
所述水下释放器包括一个马达、螺钉和一个底盖,所述马达设在所述水下信标内,所述马达与所述螺钉固定连接,且两者同轴旋转,所述螺钉与设于所述底盖上的螺纹沉孔匹配连接,所述底盖与所述被测客体连接。
所述被测客体与所述底盖之间通过第二绳索互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长度为0.3米。
所述回收绳的长度为50米。
本发明通过浮球保证了所述水下信标始终沿竖直方向设置,由于所述水下信标的另一端通过水下释放器与被测客体连接,所以所述水下信标的位置相对于被测客体固定了下来,同时,通过回收绳和水下释放器的设置,实现了水下信标的再回收,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水下、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水下信标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水下信标和水下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浮球;102—第一绳索;103—回收绳;104—水下信标;105—被测客体;106—连锁片;107—第二绳索;108—马达;109—螺钉;110—底盖。
以下将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公知的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信标固定装置,用以利用水下信标104搜集被测客体105的位置信息,包括浮球101、水下释放器和回收绳103,所述水下信标104上端同时与所述浮球101和回收绳103连接,下端通过所述水下释放器与被测客体105连接,所述回收绳103连接至水上甲板。
本发明通过浮球101保证了所述水下信标104始终沿竖直方向设置,由于所述水下信标104的另一端通过水下释放器与被测客体105连接,所以所述水下信标104的位置相对于被测客体105固定了下来,同时,通过回收绳103和水下释放器的设置,实现了水下信标104的再回收,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水下、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水下信标104的水下信标固定装置。
所述被测客体105的上表面铺设有连锁片106,以保护被测客体105。
所述浮球101与所述水下信标104之间通过第一绳索105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105的长度为0.5米。
请参考图2,所述水下释放器包括一个马达108、螺钉109和一个底盖110,所述马达108设在所述水下信标104内,所述马达108与所述螺钉109固定连接,且两者同轴旋转,所述螺钉109与设于所述底盖110上的螺纹沉孔(图未示)匹配连接,所述底盖110与所述被测客体105连接。所述被测客体105与所述底盖110之间通过第二绳索107互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长度为0.3米。
当需要将水下信标104与被测客体105分离时,只需要利用远程的操作启动马达108,通过马达108的旋转转动螺钉109,使其与底盖110分开,即实现了水下信标104与被测客体105的分离,再通过回收绳103将所述水下信标104进行回收。
所述回收绳的长度为50米。
所述被测客体105与所述水下信标之间通过第二绳索107互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107的长度为0.3米。所述回收绳的长度为50米。所述第一绳索105、第二绳索107和回收绳103的长度可以根据被测客体105的深度、体积和质量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FPSO惰性气体管系统连接设备
- 下一篇:锚链拖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