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疫用抗原乳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989.0 | 申请日: | 201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万晓春;林婷婷;向军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3/08 | 分类号: | B01F3/08;B01F13/08;A61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 抗原 乳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疫用抗原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免疫是制备单抗或多抗血清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在免疫动物时通常需要使用佐剂。佐剂又称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佐剂本身可以有免疫原性,也可以没有免疫原性。通过应用佐剂可以提高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抗体的效价。由于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佐剂即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对于可溶性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原、人工抗原,初次免疫时必须使用佐剂才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佐剂的作用主要有:1、延缓抗原的释放,保护抗原不被水解,佐剂可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避免频繁注射,有利于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2、活化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与T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淋巴细胞有特异性加强刺激的作用;3、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4、佐剂能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故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使无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6、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7、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以及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并使其增强。佐剂种类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佐剂可分为四类: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苗)、短小杆菌、百日咳杆菌、内毒素、细菌提取物(胞壁酰二肽)等;合成佐剂,如人工合成的双链多聚核苷酸(双链多聚腺苷酸、尿苷酸)、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等;油剂,如费氏佐剂、花生油乳化佐剂、矿物油、植物油等。
目前在实验动物中最常用的是弗氏佐剂,弗氏佐剂又可分为弗氏不完全佐剂和完全佐剂两种。免疫动物前,需要将弗氏佐剂与水溶性抗原乳化,以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剂。常用方法主要包括:1、研磨法:先将佐剂加热并取适量放入无菌的玻璃研钵内,待冷却后再缓缓滴入等体积的抗原溶液,边滴边按同一方向研磨,滴加抗原的速度要慢。待抗原全部加入后,继续研磨一段时间,使之成为乳白色粘稠的油包水乳剂。这种方法适于制备大量的佐剂抗原,缺点是研钵壁上粘附大量乳剂,抗原损失较大。2、注射器混合法:将等量的弗氏佐剂和抗原溶液分别吸入两个注射器内,两注射器之间以一细胶管相连,注意排净空气,然后交替推动针管,直至形成粘稠的乳剂为止。鉴定方法是将乳化剂滴入冷水中,若保持完整不分散,成滴状浮于水面,即乳化完全,为合格的油包水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做到无菌操作,抗原损失少,适用于制备少量的抗原乳剂,但同时难以乳化完全,个别抗原,用塑料注射器根本推不动,而用玻璃注射器又有渗漏,制备好的乳化剂经鉴定才能适用。3、超声混合法:将抗原和佐剂按所需量加入一离心管中,置于超声波粉碎器上,粉碎头浸入液面下0.5厘米,离瓶底0.5厘米左右,以免打碎离心管;控制超声频率和时间,每次乳化10秒~15秒,然后置冰箱l分钟左右;反复乳化3c次~4次即可完全乳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节省材料,但是超声容易激发一些自由基,对抗原有未知损害。因此,以上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憾,难以满足实验工作的需要。目前,常用的佐剂是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FA),包括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IFA)。免疫动物前,需要将弗氏佐剂与水溶性抗原乳化,以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剂。乳化效果的好坏是获得高效价抗体的关键。然而,传统的乳剂制备法费时费力,不能适应实验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