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配置的汽车仪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3842.X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6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华;张蓬;冯兵;徐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0 | 分类号: | B60K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宽体 车型 配置 汽车 仪表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配置的汽车仪表板。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尤其是卡车车型上,汽车仪表板通常是一整体,具有装置及提供储物空间的作用,一体型的汽车仪表板在生产单一车型时,只需开模一次可节省各部件开模成本,但是卡车用汽车仪表板通常有中体、宽体、左舵和右舵四规格之分,一体型的汽车仪表板则需要针对这四种规格各自开模,且每个单独的模具上面包含了仪表板各部件,模具复杂开模成本高。同时这种通用的仪表板通常采用PP材料一体注塑方式成型,结构相对简单而缺少立体感,储物空间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一体成型仪表板颜色单一而缺少美感,受模具影响配置的灵活性较差,不能根据不同车型改变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成本、配置灵活美观的汽车仪表板,便于为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分别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便于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配置的汽车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本体和右本体,所述左本体和右本体之间设有中控面板总成,所述左本体和右本体上分别设有仪表罩总成和杂物箱总成,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结合处通过翻边卡槽固定连接,所述中控面板总成、仪表罩总成、杂物箱总成通过卡扣与左本体、右本体连接。
为了在配置左、右舵车型时,减少更换部件的数量,提高左、右舵车型仪表板外观的一致性,同时方便驾驶人员的操控以及提升驾驶舒适性,所述中控面板总成上设有杂物盒总成和烟灰盒,所述中控面板总成下方设有保险丝盒盖板。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仪表板整体强度,使其符合碰撞要求,所述左本体背部和右本体背部设有通过翻边卡槽固定连接的增强管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便于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配置的汽车仪表板在配置左舵车型时,左本体上设置连接仪表罩总成,右本体上设置连接杂物箱总成,需要将其跟换为右舵车型时,可以直接将左本体上仪表罩总成跟换为杂物箱总成,将右本体上杂物箱总成跟换为仪表罩总成即可实现左、右舵车型配置的互换,而由于左本体和右本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左、右舵车型配置的仪表罩总成和杂物箱总成可相互通用而不需另外设计开模,节约了成本,不同长度的左本体和右本体配合即可组成中、宽体车型的不同配置。另外中控面板总成、杂物盒总成、烟灰盒以及保险丝盒盖板均可根据配置需要选用表面喷漆、皮纹等不同工艺制作,以达到整个仪表板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见图1及图2,便于中、宽体和左、右舵车型配置的汽车仪表板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本体1和右本体2,左本体1和右本体2之间设有中控面板总成3,上方设有前除霜风道盖板10。左本体1背部和右本体2背部设有通过翻边卡槽固定连接的增强管梁总成9,左本体1与右本体2之间结合处也通过翻边卡槽固定连接,提高仪表板整体强度,使之符合碰撞要求。在左舵车型中左本体1上设有仪表罩总成4,右本体2上设有杂物箱总成5,在右舵车型中左右位置互换,左本体1上设有杂物箱总成5,右本体2上设有仪表罩总成4。中控面板总成3、仪表罩总成4、杂物箱总成5通过卡扣与左本体1、右本体2连接。考虑驾驶人员的操控以及提升驾驶舒适性,在中控面板总成3上设有杂物盒总成6和烟灰盒7,中控面板总成3下方设有保险丝盒盖板8,另外在中控面板总成3和仪表罩总成4还设有出风口11。中控面板总成3、杂物盒总成6、烟灰盒7以及保险丝盒盖板8均可根据配置需要选用表面喷漆、皮纹等不同工艺制作,以达到整个仪表板的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3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