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和溜尾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3080.3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高一平;吕俊丰;张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4 | 分类号: | B66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翟洪玲;桑传标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吊装 设备 装置 溜尾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设备起重吊装辅助机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和包括该溜尾装置的溜尾车。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工艺的发展和装置规模的增大,主要设备日趋大型化且布置紧密,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安装提出更高要求,对超大型吊装机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型柱形设备(如塔类石化反应器)吊装时一般需要两台以上吊车或者吊车与滚排滑移装置同时作业。目前,大型柱形设备的吊装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利用一台吊车主吊,另一台吊车在设备尾部溜尾,即溜尾吊;
(2)利用一台吊车主吊,尾部设置专用滚排滑移装置;
(3)利用两台吊车在主吊耳位置一起抬吊,尾部设置专用滚排滑移装置。
上述在设备尾部溜尾的装置称为溜尾装置。目前采用的溜尾装置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进行溜尾的吊车的额定起重量需要超过设备重量的一半以上,对于千吨级以上的超大型设备而言吊装成本过高;而滚排滑移装置由于需要设置专门的轨道,所以通用性不好,而且主吊车与滚排滑移装置的同步性不易控制。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溜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吊装成本并且通用性较好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和包括该溜尾装置的溜尾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其中,该溜尾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可旋转并且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其中: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承座;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旋转轴,该旋转轴支承在所述前支承座上,所述支撑架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并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设备相互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支撑所述设备的第一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后支承座,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还安装有支撑轴,其中: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支承在所述后支承座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支座平台,该两个支座平台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左、右侧而且该两个支座平台的间距可调,所述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成对布置且安装在所述两个支座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回转机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支撑平台回位的回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可拆卸的。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梁和连接在该两个支撑梁之间的连接件,所述两个支撑梁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左、右侧且该两个支撑梁的间距可调,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匹配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且抵靠所述第二支撑件,使得当所述支撑架处于竖直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后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设备的压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外侧连接有翼板,该翼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设备的固定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为与所述设备的裙座的外周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溜尾车,该溜尾车包括行走机构,其中,该溜尾车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分别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侧的两个履带架和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侧面的动力单元。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和溜尾车,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溜尾车进行溜尾作业,可以免去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用于溜尾的吊车,从而节约吊装成本(特别是在吊装大型设备时)。此外,由于可以方便地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吊装设备的溜尾装置选择行走机构(例如,选择传统的履带式行走机构),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溜尾车可以免去轨道的设置,从而适用于各种作业场合,通用性较好,而且可以方便地控制主吊车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溜尾车的同步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3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绕组电机引出线绝缘结构
- 下一篇:电源用微弱电流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