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2081.6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任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9/00;F21W101/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散热 led 汽车 大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
背景技术
以led灯作为光源的汽车大灯已经广泛使用。为了达到为led灯散热的目的,人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比如采取水冷、风冷等方式。但是,这些散热的方式大多造成led汽车大灯的结构复杂和体积较大。尤其是采用风冷式led汽车大灯时,往往需要借助风扇,且散热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它具有无需借助风扇,从而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散热效果较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包括led灯和透镜组,所述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包括同轴的套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该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的空隙前后通透,且该led灯和透镜组固定于内筒的内部,同时,该内筒侧壁上设有散热孔,且该所有的散热孔的横截面以内筒的中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
所述所有的散热孔的横截面呈渐开线状分布。
所述外筒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呈前端大、后端小的梯形,且内筒的外侧壁横截面呈矩形或前端小、后端大的梯形。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无需借助风扇,从而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散热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针对热空气的流动轨迹进行优化。即,从内筒散发出来的热空气围绕着内筒的外侧壁呈螺旋状散开,从而增加了热空气与进入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隙内的冷空气的热交换率。优化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隙从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状,从而汽车前进时,外界冷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该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隙内,且冷空气在该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隙内停留时间较长,进一步增加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热交换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0、内筒,11、散热孔;21、led灯,22、透镜组;30、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包括led灯21和透镜组22。该螺旋散热的led汽车大灯还包括同轴的套在一起的内筒10和外筒30。该内筒10和外筒30之间形成的空隙前后通透,从而外界冷空气能够流经该内筒10和外筒30之间形成的空隙。此时,该led灯21和透镜组22固定于内筒10的内部。同时,该内筒10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11,且该所有的散热孔11的横截面以内筒10的中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这样,内筒10中的热量经散热孔11散发至内筒10和外筒30之间形成的空隙中,且热空气围绕该内筒10的外壁呈螺旋状散发开来,从而该热空气在内筒10和外筒30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的停留时间得到增加,使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热交换率得到增强。
优化的,该所有的散热孔11的横截面呈渐开线状分布。显然,这样的分布利于热空气更好的呈螺旋状散发开来。
进一步,该外筒30的内侧壁的横截面呈前端大、后端小的梯形。同时,该内筒10的外侧壁横截面呈矩形或前端小、后端大的梯形。这样,外筒30和内筒10之间的空隙从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状,从而汽车前进时,外界冷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该外筒30和内筒10之间的空隙内,且冷空气在该该外筒30和内筒10之间的空隙内停留时间得到延长,进一步增加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热交换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未经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2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