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光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7401.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庄坚;曾延华;何沉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3/00 | 分类号: | G01J3/00;G01J3/02;G02B6/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光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光探测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成本低、组装容易、加工难度低以及外形尺寸小的分光探测器,其可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WDM信道监控、放大器增益监控、光网络开关/防护型监测等。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市场上常见的一种分光探测器20,主要包括具有输入端211和输出端212的双光纤头21、斜八度自聚焦透镜23、分光片22以及平窗探测器24;该分光片22采用双机理固化环氧胶黏贴在斜八度自聚焦透镜23上;当然为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分光探测器20,其还包括诸如尾纤端堵头26、接收端堵头25、短胶帽28、玻璃套管29和不锈钢金属毛细管27等部件。
上述分光探测器20虽然可以达到基本功效,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一、在对分光探测器20进行光耦合时,除了需要耦合反射光之外,还需要耦合折射光,如此具有装配调试繁琐的缺点;
二、由于是采用斜八度自聚焦透镜23与平窗探测器24的结合,如此不仅具有成本较高的缺点,而且由于平窗探测器24不具有聚光能力,响应度较为受限;
三、该分光探测器20还由于光路设计的原因,具有外形尺寸长的缺点;另外在往斜八度自聚焦透镜23上安装分光片22时还具有贴片难度大、粘胶工序繁琐的缺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分光探测器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光探测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装配调试繁琐、成本较高、响应度较低、加工繁琐以及外形尺寸长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分光探测器,包括双光纤头和分光片,该双光纤头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该分光探测器还包括球透镜、球透镜探测器以及接收端堵头,该球透镜位于双光纤头与分光片之间而将从双光纤头透射出的光线聚焦至分光片上,该球透镜探测器中的芯片接收由分光片透射出的监控光信号,该接收端堵头具有中通孔,该中通孔内壁上凸设有环形凸缘,该球透镜通过粘胶固定在环形凸缘一侧,该分光片通过粘胶而固定在环形凸缘的另一侧。
进一步,该分光探测器还包括尾纤端堵头和不锈钢金属毛细管,该尾纤端堵头、不锈钢金属毛细管和接收端堵头一起构成探测器外壳,该尾纤端堵头具有供输入端和输出端穿过的贯通孔。
进一步,该分光探测器还包括短胶帽,该短胶帽套设在尾纤端堵头的内壁上。
进一步,该分光探测器还包括玻璃套管,该玻璃套管套设在双光纤头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分光探测器,光信号通过输入端而进入至双光纤头,从双光纤头透射出的光线由球透镜将光信号聚焦至分光片上,该光信号经该分光片反射而形成主光信号,而经分光片透射后并由球透镜探测器的芯片接收的则为监控光信号,该主光信号则由双光纤头的输出端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球透镜替代斜八度自聚焦透镜,再用球透镜探测器替代平窗探测器,如此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收端堵头的中通孔内壁上凸设有环形凸缘,再让该球透镜和分光片分别设置在环形凸缘的两侧,该环形凸缘位置设定经过了精确的光路设计;如此一方面可大大便于球透镜与分光片的安装定位,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同时还具有更稳定和可靠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实际安装分光探测器,安装好球透镜和分光片后就自动实现了折射光耦合,如此只需要进行反射光耦合即可,大大简化了耦合程序,提高了调试速度;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精确的光路设计,折合了光路,从而实现了外形尺寸的进一步缩短,具体是降低不锈钢金属毛细管的长度;
四、本实用新型通过用球透镜探测器替代平窗探测器,由于球透镜具有聚光能力,如此与平窗探测器相比,可使到达探测器芯片的光强更大,所以响应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分光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光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分光探测器 10 双光纤头 11
输入端 111 输出端 112
分光片 12 球透镜 13
球透镜探测器 14 接收端堵头 15
中通孔 151 环形凸缘 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动控制台
- 下一篇:一种手动和电动一体脱落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