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9928.1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全喜;马中伟;许家胜;吕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矿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16 | 分类号: | E02F9/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掘机 司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 。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挖掘机和湿地挖掘机其司机室大多采用单司机室机构,由于机器工况环境和具体使用情况的差异,造成单司机室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其整体结构分为主司机室和副司机室两个部分,主司机室和副司机室通过燕尾型块连接,两司机室中间采用密封条密封,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司机室内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包括有主平台,所述主平台上设有主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外侧设有与其连接配合的副平台,所述副平台上设有副司机室,所述主司机室与副司机室相互连通,所述副平台包括有副司机室安装架,所述副司机室安装架上安装有副司机室操作平台,所述副司机室操作平台上安装有副司机室,所述副司机室安装架一侧设有间隔排列的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主平台外侧连接板上的燕尾槽配合。
所述主司机室与主平台之间、副司机室与副平台之间分别通过减震片安装配合。
所述的主司机室与副司机室的前端通过围板连接,顶部通过上盖板连接。
所述主司机室与副司机室之间间隙的围板和上盖板上分别通过单卡弯角密封条密封安装。
所述的主平台外侧的下端设有间隔排列的挡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与挡板对应配合的固定板,所述挡板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双司机室机构,一方面可实现老驾驶员带新驾驶员功能,从而实现了手把手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采用两个驾驶员交替作业避免疲劳驾驶造成人员和财物的损失,进而提高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平台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司机室与副司机室配合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挖掘机的双司机室结构,包括有主平台3,主平台3上设有主司机室1,主平台3外侧设有与其连接配合的副平台4,副平台4上设有副司机室2,主司机室1与副司机室2相互连通,副平台4包括有副司机室安装架11,副司机室安装架11上安装有副司机室操作平台10,副司机室操作平台10上安装有副司机室2,副司机室安装架11一侧设有间隔排列的燕尾块12,燕尾块12与主平台3外侧连接板14上的燕尾槽13配合;主司机室1与副司机室2之间间隙的围板6和上盖板8上分别通过单卡弯角密封条9密封安装;主平台3外侧的下端设有间隔排列的挡板,连接板14的下端设有与挡板对应配合的固定板15,挡板和固定板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主司机室1通过减震垫5安装在主平台3上面,副司机室2与副司机室操作平台10连接后通过减震垫5安装在副司机室安装架上面,燕尾块A与副司机安装架11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燕尾块12与燕尾槽13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拆装功能,燕尾槽13与连接板14连接为一个整体,连接板14可以实现与主平台3拆装功能,主司机室1与副司机室2安装完成后,两司机室之间的间隙通过单卡弯角密封条9进行密封有效防止雨水进入驾驶室内,前围板6和上盖板8通过螺栓将主司机室1与副司机室2牢靠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以上可实现双司机室挖掘机特殊工况的需要,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和节省不必要的劳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矿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矿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9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平板闸阀
- 下一篇:一种热胀刀具快速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