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支架、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039.0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0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张艳梅;周新华;刘福萍;林梅友;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发动机 供油 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支架,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油管的管支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中有大量用于连接发动机及其相关部件的燃油管。为了安全可靠地固定这些燃油管,一般是沿着车架的横梁或纵梁,通过扎带等固定。在无法固定于车架时,利用支架来进行固定。
但是,由于燃油管距离跨度比较大,且会发生走向的改变,所以利用单个支架无法满足安装要求。但是使用多个支架又难以使油管走向圆滑,而且容易出现磨损破裂,乃至折断等影响车辆安全性能的现象。
同时利用扎带固定的燃油管,在需要拆卸时,必须把捆绑好的扎带全部剪断,重新安装后,又必须使用新的扎带捆绑,不但成本高而且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管路走向圆滑,而且无需用一次性扎带进行捆绑定位,就能够简便快捷地实现管路固定的管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支架,其中,该管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该管支架的安装部、用于对管路进行导向的支架主体部和用于固定所述管路的卡环,所述支架主体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钣金件。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部为管件。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折弯部,以对所述管路导向。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部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环。
优选地,所述卡环为具有开口的卡环,各个所述卡环焊接于所述支架主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其中,该供油系统中的燃油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管支架安装到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中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发动机的供油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该管支架的安装部、用于对管路进行导向的支架主体部和用于固定所述管路的卡环,由于所述支架主体部为连续的,所以能够对管路起到可靠稳定的导向作用,使管路走向圆滑。而且用于固定管路的所述卡环固定在所述支架主体部上,所以无需用一次性扎带进行捆绑定位,就能够简便快捷地实现管路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管支架的主视图(固定有管路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管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部 2支架主体部
3卡环 4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管支架,其中,该管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该管支架的安装部1、用于对管路4进行导向的支架主体部2和用于固定所述管路4的卡环3,所述支架主体部2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所述卡环3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支架主体部2对管路4进行导向,由于支架主体部2是连续的,所以能够使管路4连续圆滑地沿着所述支架主体部而被固定在所述管支架上。同时,由于利用卡环3对管路4进行固定,而且所述卡环3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部2上,所以能够直接利用该卡环3直接将管路4固定于所述管支架,而无需使用其他部件。
另外,该支架主体部2能够采用圆钢等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该支架主体部能够通过锻造、冲压折弯等各种加工方法按照管路的预定走向预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管路4能够为各种油管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部1为钣金件。该安装部1能够折弯成L形(如图2所示),该安装部1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支架主体部2。特别是在发动机系统中,空间非常地紧凑,所以为了避开其他部件,该安装部1也能够折弯成其他各种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