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对中挤压式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700.3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强;孙志雄;赵根生;李耀光;吴绵刚;赵麟;毛志强;沈力;赵之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飞鑫茂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8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对中挤压式模具,属于通信光电缆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缆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如何降低经营损耗,提高效率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目标。光缆生产的护层工序中,采用挤塑工艺制作光缆的外护套,而国家标准或客户对外护套的厚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往往包括三个数值,即标称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因护套料在光缆的非光纤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护套料的用量直接关系到光缆的成本。为了满足对外护套厚度的要求,同时节省护套料,就需要外护套的同心度很高,避免偏心造成的护套料的浪费。
外护套的同心度是依靠模芯模盖配合的同心度来保证的,因此解决模芯模盖的同心问题即可解决外护套的同心问题。传统的模芯模盖同心度的保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一体式机头,将模芯模盖直接装在机头上,机头、模芯、模盖三者的加工后同心度即为护套成型的同心度,不能进行调整。这种方式一来对机头、模芯、模盖的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来在三者任意一个有磨损时,均难以保证其同心度,尤其是机头内腔受损后。另一种为分离式机头,模芯与模盖分别安装在机头的两部分上,模芯安装部分为固定端,模盖安装部分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该种方式可以进行主动调整,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模芯模盖的同心取决于操作人员的主观调整,因此产品的一致性很难保证,经常出现偏心过大的情况导致光缆次品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对中的挤压式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对中挤压式模具,包括模芯和模盖,所述模芯的外圆锥面上设有四个定位脚,所述定位脚固接在模芯上;所述模盖的内圆锥面的尾端设有一环形台,所述环形台的内径与模芯定位脚的外径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四个定位脚周向均匀90°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脚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脚的宽度为圆分度15-25°。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脚与模芯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台的内径与模芯定位脚的外径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台的宽度大于定位脚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前端面与模盖前端面间距为8-1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方案,模芯外锥形面上的四个均匀分布的定位脚和模盖内圆锥面尾端的环形台进行配合,实现了两者间的自动对中,从而解决了同心调整的问题,简化了同心调整的操作复杂性,减少了同心调整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免除了传统方法需要挤出护套料来调整同心,从而节约了护套原料,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模芯的A-A剖视图;
图4是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模芯 2.模盖
11.外圆锥面 12.定位脚
21.内圆锥面 22.环形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列举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对中挤压式模具,包括模芯1和模盖2,所述模芯1的外圆锥面11上设有四个定位脚12,所述定位脚12固接在模芯1上;所述模盖2的内圆锥面21的尾端设有一环形台22,所述环形台22的内径与模芯1定位脚12的外径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定位脚12共四个,当其中一个定位脚12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与模盖的环形台22间的间隙太大或配合不好时,其他三个定位脚12还能够使模芯1和模盖2自对中。
四个定位脚12周向均匀呈90°分布,定位脚1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定位脚12的宽度为圆分度15-25°,本实施例中,定位脚12与模芯1铜焊接接在一起。
定位脚12纵向截面形状设为等腰梯形结构,这样可以减少模芯尾部的料流堆积量,有利于料流顺利进入模芯与模盖间的间隙,保证塑胶层的质量和挤出电缆的质量。
环形台22的内径与模芯定位脚12的外径为过渡配合,环形台22的宽度大于定位脚12的长度,这样有效地保证模芯1与模盖2间配合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飞鑫茂光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飞鑫茂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两相厌氧发酵装置
- 下一篇:机械式乘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