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力学性能现场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1651.3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8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敏;刘盈;秦嘉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玻璃 幕墙 结构胶 力学性能 现场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的力学性能现场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玻璃幕墙结构胶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只限于试验室制样检测。幕墙结构胶试验室制样检测仅适合新建幕墙的结构胶产品进行检验,仅能得到胶体自身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对既有幕墙而言,安全性鉴定的关键是结构胶拉伸粘结强度,其不仅取决于结构胶自身的拉伸强度,还取决于粘结表面处理、是否选用底涂、打胶质量等其它工艺因素以及室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既有幕墙结构胶受上述条件的影响,使得试验室检测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离,试验室检测无法真实反映既有幕墙结构胶的质量情况。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通过测量在局部加载的条件下所获得的挠度,来确定结构密封胶失效部位的试验装置和方法,然而,这种测试方法还应考虑确定挠度和结构胶失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挠度的各种因素,且试验现场可能破坏幕墙玻璃面板,现场试验复杂,只能作为研究使用,测试方法很难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量准确、能 适应现场环境的玻璃幕墙粘结性能的检测系统。它能向玻璃幕墙施加一定的拉应力载荷并同时测量玻璃幕墙上发生的形变,得出玻璃幕墙结构胶的力学性能,从而进一步估计结构胶乃至玻璃幕墙的安全性能;并能够通过测控界面,实现手动/自动切换检测模式,自动数据采集以及自动数据保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既有玻璃幕墙结构胶力学性能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控制系统1、电源系统2、固定吸盘真空维持系统3以及拉力吸盘真空维持系统4;
其中所述驱动控制系统1包括控制器5、步进电机驱动装置7、人机界面操作装置8;其中控制器接收传感器中测得的位移和/或应力信号,在内部进行运算后将信号分别传输到步进电机驱动装置和人机界面操作装置中,以实现驱动控制和人机互动操作;
其中所述电源系统2包括多块彼此间串联连接的、具有一定工作电压的蓄电池;
其中所述固定吸盘真空维持系统3包括第一真空传感器15、第一逆止阀16、第一真空泵17以及第一分气模块18;其中第一真空泵17通过第一逆止阀16与第一分气模块18相连接;第一真空传感器15检测固定吸盘内的真空度并控制第一真空泵17的运行以将固定吸盘内的真空度维持在设定值;
其中所述拉力吸盘真空维持系统4包括第二真空传感器19、第二逆止阀20、第二真空泵21以及第二分气模块22;其中第二真空泵21通过第二逆止阀20与第二分气模块22相连接;第二真空传感器19检测拉力吸盘内的真空度并控制第二真空泵21的运行以将拉力吸盘内的真空度维持在设定值。
其中,优选地,上述系统分别容置在由支架在前后及左右两侧上支承的A-D四个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系统中还包括应力/位移微调装置9,以在进行试验前对应力/位移的初始条件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系统1进一步包括步进电机手动/自动驱动盒6,以实现分别通过控制器或操作人员手动这两种方式对步进电机进行操作控制。
优选地,控制器5与人机界面操作装置8间通过数据连接,从而在两者间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系统1中还设置有应力显示表11及位移显示表12,以将应力和位移值进行显示或外传。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拉力吸盘与待测样品(即现场的玻璃幕墙)相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会影响玻璃幕墙的外观,且不会对玻璃幕墙造成损坏,从而实现了对玻璃幕墙的无损检测。
2.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采用外置的大型真空系统,而采用仪器自带的真空泵及自控系统,因此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从而实现了测试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还有效地防止外露管路的泄漏及由外漏造成的外伤(在工程现场很容易受到损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固定吸盘固定到玻璃幕墙上,可以根据需要在幕墙上的任何位置进行检测,对现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自动补偿吸盘形变对测量的影响,具有检测方便,精度高等特点。
5.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设备简单,可以节约大量现场试验成本,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1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转变压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