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媒体互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42912.5 | 申请日: | 201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8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沛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沛缇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9F27/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媒体 互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媒体互动装置,尤指一种可以多媒体互动机构的影音播放单元将影像投射至显示屏上,且由处理单元与感应单元的配合,让使用者以不同的肢体动作对显示屏上的影像进行交互式操作,而达到有效进行宣传、营销、信息传达以及增加使用便利性功效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建筑物(例如:银行、卖场、车站等公共或私人建筑物)皆是使用透光或不透光的玻璃来作为窗户或帷幕使用。
而以现有建筑物观之,一般的商家欲进行宣传、营销的广告信息传达时,通常是以张贴海报或播放电视的方式,提供顾客进行浏览,但是由于缺乏主动性及实用性,因此,容易让顾客忽略该些广告信息,且海报或播放电视仅是以单向沟通的方式进行宣传、营销的广告信息传达,若顾客有疑问或其它需求时,皆无法及时进行交互式的处理,进而导致实际使用时的不便。
有鉴于此,本申请案的创作人特针对前述创作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地开发出本创作「媒体互动装置」,藉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媒体互动装置,其可将显示屏作为建筑物的窗户或帷幕使用,并以多媒体互动机构的影音播放单元将影像投射至显示屏上,且可由处理单元与感应单元的配合,让使用者以不同的手部动作对显示屏上的影像进行交互式操作,而达到有效进行宣传、营销、信息传达以及增加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媒体互动装置,其特点是:该装置包括有显示屏、多媒体互动机构、及感应单元,该多媒体互动机构与显示屏对应,并包含有处理单元及与处理单元连接的影音播放单元,该感应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显示屏为变相玻璃。所述显示屏包含有玻璃面板、及活动设于玻璃面板一面上的遮光部。所述玻璃面板配合遮光部,而使其一面上形成有投影面,另一面形成有背光面。
所述感应单元设置于显示屏上,或设置于多媒体互动机构上。所述感应单元为红外线感应器或电荷耦合组件感应器。
如此,本装置将显示屏作为建筑物的窗户或帷幕使用,并以多媒体互动机构的影音播放单元将影像投射至显示屏上,且可由处理单元与感应单元的配合,让使用者以不同的手部动作对显示屏上的影像进行交互式操作,而达到有效进行宣传、营销、信息传达以及增加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标号说明:
显示屏1、2a 玻璃面板11a
投影面111a 背光面112a
遮光部12a 多媒体互动机构2
处理单元21 影音播放单元22
感应单元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媒体互动装置,其至少包含有显示屏1以及多媒体互动机构2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显示屏1可为变相玻璃(即该显示屏可为透光或非透光状态)。
该多媒体互动机构2与显示屏1对应,其包含有处理单元21、及与处理单元21连接的影音播放单元22。
该感应单元3与处理单元21连接并设置于显示屏1上,且该感应单元3可依所需为红外线(Infrared rays)感应器,或为电荷耦合组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感应器。如是,藉由上述装置构成全新的媒体互动装置。
使用时,可将显示屏1作为建筑物(例如:银行、卖场、车站等公共或私人建筑物)的窗户或帷幕使用,并利用多媒体互动机构2的处理单元21配合影音播放单元22将相关的影像投射至显示屏1上,且更可由显示屏1上的感应单元3与处理单元21相互配合,而让使用者以不同的肢体动作对显示屏1上的影像进行交互式操作(例如:点选、换页、输入信息等),而达到有效进行宣传、营销、信息传达以及增加使用便利性的功效;而由于该显示屏1为变相玻璃,因此,于多媒体互动机构2不输出影像时,该显示屏1可为透光状态,然而,当欲进行影像投射时,则可变相使其成为非透光状态,藉以适应实际使用时所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沛缇,未经林沛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2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