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0080.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祖;李先华;孙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C25C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张德宝 |
地址: | 3114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电解 生产线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冶炼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法的普遍投入使用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具有劳动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特点。但是,现有的铜电解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铜电解生产线中的阳极整形机组、阴极剥片机组和残极洗涤机组等设备虽然具有自主的控制器,但各控制器彼此之间的生产信息不相关联,各自独立运行,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现有的铜电解生产线只能通过半人工、半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如生产线上的行车是通过人工作业的行车对阳极、阴极进行吊装,再如吊装阳极或阴极时需要人工辅助进入电解池的安装槽等。此种生产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也耗费了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铜电解生产线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作业率高和低成本的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阳极整形机组中的第一控制器、设置在阴极剥片机组中的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残极洗涤机组中的第三控制器和地面控制中心,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与地面控制中心相连,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主控控制器和设置在行车内的行车控制器,所述主控控制器分别与行车控制器和地面控制中心相连。
优选地,所述行车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分别与地面控制中心和主控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地面控制中心与主控控制器之间设有开关控制器,开关控制器分别与主控控制器、地面控制中心和行车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行车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地面控制中心和行车控制器均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主控控制器内设有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主控控制器设有用于检测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模块和用于优化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的数据优化模块。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将阳极整形机组、阴极剥片机组和残极洗涤机组中的控制器与地面控制中心和主控控制器联系起来,通过主控控制器的指令和开关控制器的控制,实现各控制器的动作,使行车与阳极整形机组、阴极剥片机组和残极洗涤机组作业全自动匹配,形成一条全自动的铜电解生产线,并且利用信息传输代替人为干预,减少了劳动投入,提高了产能和效益,具有生产线作业稳定、高作业率和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中铜电解生产线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阳极整形机组中的第一控制器、设置在阴极剥片机组中的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残极洗涤机组中的第三控制器、地面控制中心、开关控制器、主控控制器和设置在行车内的行车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分别与地面控制中心有线连接,地面控制中心为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的第一级控制中心。所述主控控制器分别与行车控制器和开关控制器相连,地面控制中心与行车控制器和开关控制器相连,所述行车为全自动行车。主控控制器为高级控制中心,用以发送指令给下级的开关控制器、行车控制器和地面控制中心,所述主控控制器内设有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主控控制器设有用于检测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模块和用于优化自动化铜电解生产线的数据优化模块,用以实时监控铜电解生产线的作业情况,即时反馈信息或用于优化铜电解生产线的控制过程。所述行车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分别与地面控制中心、开关控制器和主控控制器相连,使行车运行更为方便。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地面控制中心和行车控制器均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鼎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0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显微镜的照明装置及包括其的显微镜
- 下一篇:防腐型测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