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箱重力阀及燃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6569.3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贾艳伍;席玉岭;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7 | 分类号: | 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重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箱重力阀及具有该燃油箱重力阀的燃油箱。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且每年仍在快速增加,中国市场的绝大多数轿车、SUV、MPV车辆都在采用塑料燃油。因燃油箱作为国家强制的法规件,其质量及安全性备受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证汽车燃油箱供油畅通,燃油箱上一般都设置有重力阀。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重力阀,阀腔内安装有阀芯13,阀芯13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4,阀腔与燃油通道15连接,阀芯13控制阀腔与燃油通道15之间的通断。燃油通道15与蒸气出口17之间设置有金属片16。当燃油箱内的压力升高时,蒸气通过重力阀入口12进入阀腔内,由于阀芯13的上部作用面积大于下部的作用面积,因此阀芯13在蒸汽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阀腔与燃油通道15连通。蒸气同时顶开金属片16,从而从蒸气出口17释放出去,并储存到碳罐。
但是,该重力阀存在关闭高度较高的缺点,当翻车时燃油的泄漏量较大,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关闭高度低、燃油泄漏量小的燃油箱重力阀及设置有该燃油箱重力阀的燃油箱。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箱重力阀,一种燃油箱重力阀,其包括阀壳、阀入口、第一燃油通道、第二燃油通道、泄压腔和蒸气出口,阀壳内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腔的一端与阀入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燃油通道连通,第一燃油通道与第二燃油通道连通,第二燃油通道与设置在阀壳内的蒸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燃油通道还与泄压腔连接,所述泄压腔与蒸气出口连通,所述泄压腔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燃油通道与泄压腔连通或断开的金属片。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下方设置有可移动的金属球,所述阀芯的上方连接有用于在翻车时隔断阀腔与第一燃油通道的密封体。
优选地,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中,另一端凸出于阀芯外,并与所述第一燃油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阀壳包括主壳、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连接在主壳的下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主壳中,所述金属球位于所述下壳与所述阀芯之间,所述阀入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上,所述上壳连接在所述主壳的上部,所述泄压腔及所述蒸气出口形成在所述上壳中。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箱重力阀可以在翻车时防止燃油泄漏,而且其关闭高度较低,仅为8.5mm,翻车时的液体燃油泄漏量基本为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油箱,所述燃油箱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箱重力阀,所述燃油箱重力阀的蒸气出口与所述燃油箱的出气口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明白,该燃油箱8也具有上述燃油箱重力阀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燃油箱重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箱重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箱重力阀,其包括阀壳和阀芯3,阀壳包括主壳21、上壳23和下壳22,下壳22连接在主壳21的下部,上壳23连接在主壳21的上部。主壳21内具有阀腔24,阀芯3位于阀腔24中。下壳22上开设有阀入口,上壳23上开设有蒸气出口27。阀腔24的一端与阀入口连通,另一端与位于上壳23和主壳21之间的第一燃油通道25连通,第一燃油通道25与第二燃油通道26连通,第二燃油通道26与上壳23内的蒸气出口27连通。第一燃油通道25还与泄压腔28连接,泄压腔28通过一通孔29与蒸气出口27连通。泄压腔28内设置有控制第一燃油通道25与泄压腔28连通或断开的金属片4。
第二燃油通道26为常开通道,第一燃油通道25为泄压通道。当燃油箱总成内部的压力小于4.4KPa时,燃油蒸气将通过下壳22中的阀入口进入阀腔24,并流经阀芯3,从第一燃油通道25进入第二燃油通道26,最终通过蒸气出口27进入碳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6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