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5641.2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2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斐冠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24/04;E04B1/9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陈丽新 |
地址: | 214024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侧抗 冲击波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暖通设备,尤其涉及在发生爆炸时建筑物的暖通设备,具体为一种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爆炸冲击波主要有两个阶段会产生较大破环:第一阶段是爆炸发生时爆炸中心点随之放出3000度左右的高温和几万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冲击波以球面形式高速向四周移动,此冲击波所对物体具有很大的冲击破环力。随之冲击波移动距离的增加,冲击波的压力会迅速衰减;第二阶段是爆炸中心点的空气由于波动的惯性作用,发生空气收缩产生负压,伴随而来的是一次强负压波。负压波产生时,建筑内气压大于室外气压,从而对通风阀产生自内而外的推力。一定强度的负压波同样会对建筑物内设施造成破环,特别是在通风阀靠爆炸中心很近的时候。
如图2、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抗冲击波通风阀,均采用活动叶片旋转的方式进行关闭或开启通风通道。在正常通风时,通过弹簧机构给叶片施加一定的扭力,使其打开至设定角度,提供通风功能。在受到冲击波冲击时,当施加于叶片的冲击波压力所产生的扭力大于设计扭力时,叶片关闭,防止冲击波进入受保护的建筑设施。现有的抗冲击波通风阀均考虑应对正压冲击波的冲击,但在负压波到来时,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抗冲击波通风阀将自动打开叶片至最大角度,因而不能为建筑内设施提供足够的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爆炸冲击的正压冲击和负压冲击的两个阶段,对建筑物及建筑物内设施均能进行防护,且在正常状况时能满足符合要求的通风能力的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由前盖、后盖、梁甲和梁乙构成阀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孔,所述孔贯通前盖和后盖;所述阀芯置于所述孔内且可在所述孔内平移,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分别连接所述阀体和所述阀芯,正常通风条件下,所述阀芯通过所述复位装置的作用力处于所述孔的中部,当爆炸冲击波冲击所述阀芯时,冲击波作用域的所述阀芯受力超过所述复位装置的设定值,所述阀芯向所述孔的一侧移动,直至关闭通风通道。
其中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上的孔相匹配,以保证所述阀芯可在所述孔中平移,所述阀芯的截面可以是圆型、也可以是矩形等等。
通常情况下,所述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外侧与所述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内侧之间的空气可通过通风通道进行对流,但当所述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受到正压或负压冲击后,所述阀芯向一侧移动,直至关闭通风通道。
所述复位装置为压簧,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两侧,所述阀芯通过所述压簧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压簧可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阀芯的两侧。
还包括轴,所述压簧穿于轴上,所述阀芯上设有通孔,所述轴穿过所述通孔与阀体连接。
所述阀体还包括分列于所述孔纵向中心线两侧的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位于阀体框架内且固定于阀体框架上,所述左挡板包括分列于所述孔横向中心线的两侧的左上挡板和左下挡板;所述右挡板包括分列于所述孔横向中心线的两侧右上挡板和右下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框架,所述阀体固定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用于与建筑物墙体固定。
进一步地,还设有冲击波峰值记录装置,所述冲击波峰值记录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冲击波峰值记录装置,包括下盖、上齿条、轴A、弹簧A、弹簧B和下齿条;所述弹簧A置于所述下盖上,所述下齿条置于所述弹簧A上;所述上齿条和所述弹簧B穿于所述轴A上,所述轴A两端与所述下盖固定,且所述弹簧B两端抵接所述下盖和所述上齿条;所述上齿条置于所述下齿条上。还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下盖上并与所述下盖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阀芯与所述压簧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为:当爆炸发生时,无论是正压冲击波还是随之的负压冲击波,本实用新型均能对建筑物及内部设施同时防护,且可对冲击波的强度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冲击波示破环力意图。
图2为正常通风下现有技术状态示意图。
图3为第一阶段正压冲击波时现有技术状态示意图。
图4为第二阶段负压冲击波时现有技术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正常通风情况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正压冲击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负压冲击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阀体2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阀体2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斐冠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斐冠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5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干式变压器连接指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