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喷吹雪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4980.0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双全 |
主分类号: | E01H5/04 | 分类号: | E01H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喷吹 雪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雪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机场及高速公路采用的吹雪车,主要由2台或1台航空WP-5涡喷发动机,安装在汽车上。为了使吹雪车前轮不碾压积雪在低盘下方专门按装了2条专用管道,专门用于吹去前轮前方积雪防止前轮碾压,如专利ZL-99210154.9号底盘管道复杂降底了车的通过性,油耗每小时约1.5-2吨航空煤油,油耗大,污染严重,不能用于城市或二级公路及城市的广场等小场地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喷吹雪车,克服了现有技术大型吹雪车结构复杂且不能应用于城市道路的缺点,添补了城市或小场地的空白,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灵活、通用性强的特点。用途广,特别适用于城市,一、二级公路,城市广场,小型场地及复杂路面等的清雪。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涡喷吹雪车,其特征在于小型涡喷发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汽车、装载机或工程车辆的左前方,小型涡喷发动机的喷口处接有喷管,喷管从车的左前方向右或向右前下方喷出。
所述的喷管为具有90度弯头的喷头,喷头从车左前方向右或向右前下方与水平面呈10°~15°的角度对地吹雪,效果较好。
所述的小型发动机设有进气延长管,以更好保护发动机。
所述的小型涡喷发动机的推力在850kg以下、重量为8kg~300kg,较好,轻便实用,耗能少,节能减排。
所述的汽车为小型汽车,所述的装载机或工程车辆为铲车、推土机、拖拉机、挖土机等,更便于城市、小型场地及复杂路面等场合使用。
所述的支架为升降式支架,并设有可使小型涡喷发动机前后翻转的机构,较好。方便操作,通过性强,越野能力强,更适合于高低不平的路面。
所述的涡喷吹雪车,其特征在于航煤油燃料油箱与小型涡喷发动机并排安装,供油方便,便于维修检查。
所述的涡喷吹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喷发动机也可呈双台、同向喷出式。可加大强度,加宽喷雪路面。
所述的涡喷吹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喷发动机也可呈双台、相向喷出式。可加宽喷雪路面,减小发动机的推力、重量和体积,加大均匀度,提高效率。
所述的航煤油燃料油箱也可安装在汽车或装载机的后面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显著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之大型吹雪车结构复杂且不能应用于城市道路的缺点,添补了城市或小场地的的空白,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使用方便灵活、通用性强的特点。成本较低,用途广,特别适用于城市,一、二级公路,城市广场,小型场地及复杂路面等的清雪。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做详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涡喷吹雪车实施例1单台涡喷发动机式的立体结构示意示图。
图2是图1的主喷管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涡喷吹雪车实施例2双台同向涡喷发动机式的立体结构示意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涡喷吹雪车实施例3双台相向涡喷发动机式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汽车、装载机或工程车辆,(2)、小型涡喷发动机,(3)、喷头,(4)、进气延长管,(5)、航煤油燃料油箱,(6)、支架(升降式或固定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该涡喷吹雪车,其特征在于小型涡喷发动机2通过支架6安装在汽车、装载机或工程车辆1的左前方,小型涡喷发动机2的喷口处接有喷管,喷管从车的左前方向右或向右前下方喷出。所述的喷管为具有90度弯头的喷头3,喷头3从车左前方向右或向右前下方与水平面呈10°~15°的角度对地吹雪。所述的小型发动机设有进气延长管4。所述的小型涡喷发动机的推力在850kg以下、重量为8kg~300kg。所述的汽车为小型汽车,所述的装载机或工程车辆为铲车、推土机、拖拉机、挖土机。所述的支架6为升降式支架,并设有可使小型涡喷发动机2前后翻转的机构。航煤油燃料油箱5与小型涡喷发动机2并排安装。
参见图3,为双台、同向涡喷发动机式。
参见图4,为双台、相向涡喷发动机式。
本实用新型车轮展压不到积雪,不用专门引出2条管道吹去前轮的积雪。减少了地盘布置的复杂性提高了车的通过性和适用性。克服了大型吹雪车不能应用于城市道路的缺点。添补了城市或小场地的积雪处理的空白。经试用,效果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双全,未经李双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4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耐腐蚀同轴电缆
- 下一篇:增大载流量的海底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