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9623.1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环;张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安费诺正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1/0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利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结构,特别是一种其电极可插设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灯泡具有安装简便等优点,过去人们为了夜间或室内照明,通常会采用白炽灯泡,但白炽灯泡具有耗电量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另外,发光二极管具有反应速度快、体积小、用电省、污染低、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点,因此在追求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发光二极管灯泡逐渐取代白炽灯泡。
由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结构相较于传统白炽灯泡包含较多的电子组件,所以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组装程序也较传统白炽灯泡复杂。因此现今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结构设计都需考虑其组装的便利性。例如中国台湾M409543号专利,其揭露一发光二极管灯泡,其包含有一框架及复数个安置在框架上的端子,各端子并且焊接到一转换电路,转换电路将交流电输入转换为直流电输出至各端子。框架内用于设置LED数组,故只要组合框架及LED数组,端子即会接触并且电性连接LED数组以对LED数组供应直流电源。但是,前述公知技术的缺点在于,端子与转换电路之间仍需焊接连接,因此该结构仍无法快速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可以快速组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包含:一固定板,包含一第一电极孔、一第二电极孔、连通该第一电极孔的一第一插座及连通该第二电极孔的一第二插座;一第一电极,包含一第一插脚,穿设在该第一电极孔并且容置在该第一插座;一第二电极,包含一第二插脚,穿设在该第二电极孔并且容置在该第二插座;及一电源电路板,具有一第一插接部及一第二插接部,该第一插接部及该第二插接部上分别贴附设置有一电极片,该第一插接部插接在该第一插座并且通过该电极片电性连接该第一插脚,该第二插接部插接在该第二插座并且通过该电极片电性连接该第二插脚。
作为优选方案,其更包含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固定板并且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
作为优选方案,其更包含一承座,该承座内开设有一中空槽,该固定板对应于该中空槽的位置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其更包含一灯头组件,设置在该承座并且连接该中空槽。
作为优选方案,该灯头组件与该固定板相对位于该中空槽的二端。
作为优选方案,该第一插座及该第二插座位于该中空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该第一插座及该第二插座用于插接位于该中空槽内的一电源电路板而使该第一插脚及该第二插脚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电路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灯头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压块及一第二压块,分别将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压制固定在该固定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板上开设有一通口,位于该第一电极孔与该第二电极孔之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通口内。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电路板通过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在第一插座及第二插座而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不需焊接即可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与电源电路板,其可以快速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组装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组装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组装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与承座的组装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固定板与承座的组装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6中固定板与承座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中承座组装电源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承座组装电源电路板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较佳实施例的A-A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固定板
101 发光面
102 安装面
110 第一电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安费诺正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安费诺正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网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设定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灯泡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