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8465.8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3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武剑;王先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线圈 气密性 检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线圈盖,具体涉及点火线圈盖的气密性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点火线圈盖为注塑成型件,点火线圈盖与盖片焊接后,需要对焊接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盖的气密性检测,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检测工序。目前,气密性检测工序较为单一,不能对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进行检测,因此,发明人预想在气密性检测部件加以改进,在气密性检测的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便捷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点火线圈盖和尼龙塞接头,所述尼龙塞接头由插头部和接管部构成,所述插头部插入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接管部连接管子;所述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插头部呈圆台形,接管部呈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插头部长34毫米,接管部长3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尼龙塞接头和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过盈配合,方便插拔,且不易脱开。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可以验证出气口是否导通,若出气口有堵塞或有注塑时产生的毛边,插头部不能完全插入出气口内,及时将出气口导通性差的不良品筛选出。可见,以上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改进,可以在气密性检测工序中,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尼龙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尼龙塞接头与点火线圈盖相插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包括点火线圈盖1和尼龙塞接头2,所述尼龙塞接头2由插头部21和接管部22构成,插头部21呈圆台形,接管部22呈圆柱形。所述插头部21插入点火线圈盖1的出气口11,接管部22连接气密性检测装置上的管子,所述插头部21与点火线圈盖1的出气口11内壁相贴,且两者过盈配合,插头部21的前端由出气口11的底端伸出。所述插头部21长34毫米,接管部22长30毫米。
此种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尼龙塞接头和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过盈配合,方便插拔,且不易脱开。插头部与点火线圈盖的出气口内壁相贴,插头部的前端由出气口的底端伸出,可以验证出气口是否导通,若出气口有堵塞或有注塑时产生的毛边,插头部不能完全插入出气口内,及时将出气口导通性差的不良品筛选出。可见,以上点火线圈盖气密性检测结构的改进,可以在气密性检测工序中,同时完成点火线圈盖出气口的导通性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8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