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生命信息监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7911.3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8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霖;蒋浩;黄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A61B5/01;A61B5/0402;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远程 生命 信息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生命信息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医疗卫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但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有些地区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对于重症患者来说,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如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一小时内内,但是研究表明只有1/5的病人在AMI发作后一小时内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从心脏病发到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大概可分为三个延迟时间段:从病人发病到呼叫急救车前来接救、将病人送往医院和医生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得医生在病人病发后能够及时获得病人的ECG,从而减少病人从病发后到接受治疗的延误时间,。因此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心电异常并及时通知家属,就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其生存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少中转环节、便捷有效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生命信息监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家庭监控仪、医疗平台服务器、视频装置、短信发送服务器和监控中心,所述视频装置与所述家庭监控仪连接,所述家庭监控仪与所述医疗平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医疗平台服务器与所述监控中心连接,所述家庭监控仪包括体温传感器、心电监测仪、血氧监测器、GPS定位器、RIFD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微处理器、无线通讯收发器,所述体温传感器、所述血氧监测器、所述心电监测仪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GPS定位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GPS定位器上设置有所述RIFD电子标签,所述RIFD电子标签阅读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视频装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无线通讯收发器连接。
具体地,所述视频装置包括麦克风、摄像头、液晶显示器和扬声器,所述液晶显示器与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麦克风和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体温监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处理器和第一RIFD电子标签,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RIFD电子标签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
作为优先,所述脉搏血氧仪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RIFD电子标签、两个控制LED的数模转换器、对光电二极管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与放大的器件的滤波放大器、将接收信号数字化以提供给微处理器的模数的A/D转换器和放置在与患者指尖或耳垂接触的小型探针上的LED与光电二极管,所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LED与光电二极管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与所述第二RIFD电子标签连接。
具体地,所述心电监测仪包括心电电极、滤波放大器、A/D转换器、第三处理器和第三RIFD电子标签,所述心电电极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处理器与所述第三RIFD电子标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装置与所述家庭监控仪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的互联网、蓝牙或者WIFI等技术。
具体地,还包括紧急呼叫器,所述紧急呼叫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远程医疗信息采集设备和通信网络实现对远程患者的监护和诊疗等,利用监测和跟踪个人的健康体征信息,实现急救资源一体化,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效率以缩短诊疗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7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简单的信息处理器
- 下一篇:配电变压器底角无孔眼固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