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超声相位差法的杨氏模量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77348.3 | 申请日: | 2012-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琪;郭启凯;余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佳琪;郭启凯;余碧海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声 相位差 杨氏模量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超声相位差法的杨氏模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伸法采用光杠杆、望远镜和标尺等实现杨氏模量的测量,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不高、耗时较长、光路调节比较麻烦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超声相位差法的杨氏模量测量装置,提高了杨氏模量的测量精度,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金属丝、烧杯、发射换能器、接受换能器、测量仪器主体,在在待测的金属丝下方悬挂一个烧杯,将发射换能器固定在烧杯的下方;在发射换能器的正下方平行放置接收换能器,并将发射换能器和接受换能器与测量仪器主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超声波相位法测距原理,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超声相位差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装置,从而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可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也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金属丝1、烧杯2、发射换能器3、接受换能器4、测量仪器主体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丝1、烧杯2、发射换能器3、接受换能器4、测量仪器主体5,在在待测的金属丝1下方悬挂一个烧杯2,将发射换能器3固定在烧杯2的下方;在发射换能器3的正下方平行放置接收换能器4,并将发射换能器3和接受换能器4与测量仪器主体5相连。
其工作原理是:
利用相位差法测量杨氏模量系统装置如图1所示,在待测金属丝1下方悬挂一个烧杯2,将发射换能器3固定于其下方,两者的总质量为 。
在发射换能器的正下方平行放置接收换能器4,并将两个换能器与测量仪器主体(5)相连。测量时,首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砂,质量要适中,以保证金属丝被拉紧,启动测量装置,测出此时的相位差;然后向烧杯中缓慢加入更多铁砂(测量发现,若一次加入铁砂过多会导致仪器的示值发生较大偏差),随着烧杯中铁砂质量的增加,发射换能器随金属丝一起下降,使得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缩短,设铁砂的质量为时停止加入铁砂,启动测量装置,测出此时的相位差。
利用公式(1)可以求得加入的铁砂时,金属丝的长度变化量为:
(5)
考虑到温度对空气中声速的影响,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实际温度,对声速c进行修正,其中T为空气摄氏温度:
(6)
故可得出测得相位差与金属丝长度变化量间的关系式:
(7)
如果金属丝的直径为d,总长度为s,则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可表示为:
(8)
利用本测量装置测量时,通过输入金属丝的直径d,总长度为S及铁砂变化质量ΔM,可直接显示该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佳琪;郭启凯;余碧海,未经陈佳琪;郭启凯;余碧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7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销拔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顶锥及使用该顶锥的自动冲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