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2743.2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2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朝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5/00 | 分类号: | F16N25/00;F16N27/02;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注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自动注油机,尤指利用分流装置而能够自动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枢轴管簧进行定时、定量灌注润滑油动作的自动注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具备屏幕相对于主机枢转功能的设计,都是利用枢轴达成此功效。因此,枢轴是目前市场中需求量相当大的一种零组件产品。
而且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笔记型计算机被使用者反复的掀开或闭合的动作,就是对枢轴的磨耗,因此枢轴的设计厂商都会想办法降低枢轴磨耗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现在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以人工方式在枢轴的管簧内挤入适量的润滑油,之后再将枢轴的轴体插入枢轴的管簧内完成组装,以获得一个具有润滑油的枢轴,若枢轴具有适当的润滑油量时,则此枢轴将能够获得良好的使用寿命。
但是,实际人工操作挤入润滑油的动作时,难以控制到每一次的挤压动作都是完全相同的挤出量,因此,组装好的枢轴所获得的润滑效果并不相同,润滑油量不足的就会发生磨损过快,寿命缩短的缺点。而要人工控制每一次的挤出量均等时,通常都要靠资深员工的经验累积,并非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相同的要求。
除此之外,由于电子产品被大量的消费者所需求,所以相应的枢轴产量就要提高,但要提高枢轴产量的同时,更难以兼顾前述人工挤入相同润滑油量的要求,因此,导致厂商生产上的阻碍。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与克服,因此本申请人提出本专利申请,以解决前述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注油机,注射器通过分流座的输入孔同时与所述的至少两个输出孔相连通的设计,故能够将润滑油从输入孔处平均的从分流座的输出孔处输出至注油轴心座的油道入口,因此能够大幅缩减工时,并提高产能,同时达到定时、定量的自动注油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注油机,其包括有:
一个基座;
一个设于该基座上的管簧固定装置,其具有至少两个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能够用以固定枢轴管簧;
一个滑设于该基座上且位于该管簧固定装置一侧的注油轴心装置,其具有至少两个注油轴管,该注油轴心装置能够于一个前进位置与一个后退位置之间移动,当该注油轴心装置位于前进位置时,该注油轴管伸入枢轴管簧内,当该注油轴心装置位于后退位置时,该注油轴管移出至枢轴管簧外;
一个设于该基座一侧且连接于该注油轴心装置的分流装置,其包括有一个环状分流座与一个设于该分流座上的注射器,该分流座具有一个输入孔与至少两个与该输入孔相连通的输出孔,该分流座的输出孔连接于该注油轴心装置且与该注油轴管相连通,该注射器内容纳润滑油且能够将润滑油输入该分流座的输入孔内,并通过所述的至少两个输出孔而能够将润滑油从该输入孔处平均的从该输出孔处输出;
一个滑设于该注油轴心装置的顶心装置,其具有至少两个顶针,该顶心装置能够于一个注油位置与一个回复位置之间移动,当该顶心装置位于注油位置时,该顶针推动该注油轴心装置内的润滑油进入该注油轴管内,当该顶心装置位于回复位置时,该顶针回复至原位。
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中,所述每个输出孔的孔径皆相同且所述的输出孔平均的分布于该分流座的径向位置上。
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中,该管簧固定装置包括有一个管簧固定座与一个切换挡件,该管簧固定座固设于该基座上,且该管簧固定座设有所述的至少两个固定槽,该管簧固定座于该固定槽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开放端与一个封闭端,该开放端能够供枢轴管簧插入或取出,该封闭端能够将枢轴管簧限制于该固定槽内,该切换挡件能够移动的设于该管簧固定座的一侧,用以选择性封闭或开启该固定槽的开放端。
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中,该切换挡件相对于该管簧固定座的固定槽处设有数个缺口,当该切换挡件的缺口对准该固定槽的开放端时,该固定槽能够插入或取出枢轴管簧,当该切换挡件的缺口未对准该固定槽的开放端时,该固定槽无法取出枢轴管簧。
所述的自动注油机,其中,该切换挡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长条状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分别穿设有一个限位件,该限位件能够限制该切换挡件移动时的极限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2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疏水阀废气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用落地式数码产品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