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2617.7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7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仲奎;梁军;唐凌;骆元;阳奕鹏;覃柳金;石侠红;张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动力电池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推崇,新的功能需求势必导致车身结构设计的新突破。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言, 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既装有发动机,又装有电机;既装有燃油箱,又装有动力电池。两套系统在车身上布置,空间已十分紧张,再布置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就显得更为困难。因此设计出合理的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并将其妥善布置于有限空间内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该结构通风顺畅,布局合理,满足环境件安装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它包括从后地板的后部延伸至后地板前端的进风管,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后地板前端,进风口上设有管口盖结构,所述管口盖结构压紧后地板前端。
将冷却进风管布置于后地板上,即后座椅坐垫下方,使得动力电池可妥善放置在行李箱底部,有利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在车身上的合理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并满足环境件的安装要求;进风口上设置管口盖结构,并将其安装在后地板的前端,即后座椅坐垫前下方,既能实现通风顺畅,阻止异物进入,又避免了进风管的进风口直接外露影响外观;本实用新型固定牢靠,拆装方便,工艺性好,成本低廉;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李箱底部布置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系统设计 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样版。
进一步地,所述管口盖结构的断面呈L形,且其上开有开口。管口盖结构的形状构造与后地板前端的结构形状相配合,因后地板前端的外轮廓呈L形,则同样断面呈L形的管口盖结构有利于管口盖结构与后地板前端的充分贴合固定;管口盖结构上的开口用于进风。
更进一步地,所述管口盖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顶板和侧板,侧板上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向进风口内延伸的格栅。管口盖结构通过顶板和侧板的两端与后地板前端固定;侧板上的开口用于进风;向进风口内延伸的格栅既可用于防止异物进入进风管内,也有利于管口盖结构与进风管的初步定位。
优选地,所述顶板和侧板上分别开有卡扣过孔。用卡扣将顶板和侧板分别与后地板固定,同时在乘客舱地毯上开过孔,从而也将顶板和侧板周边乘客舱地毯压紧贴合在地板上。
更优选地,所述进风管上方设有保护罩。保护罩用于防止进风管受到后座椅坐垫上方的压力而被挤压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在后地板上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管口盖结构及其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管口盖结构与进风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管口盖结构与后地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在样车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7为管口盖结构安装前的环境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4布置于行李 箱底部,而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进风结构则布置在后地板中部后座椅坐垫5下方,它包括从后地板中部的后部延伸至后地板中部前端的进风管1,进风管1的进风口101位于后地板前端,进风口101上嵌置有管口盖结构2,管口盖结构2的断面整体呈L形,其包括固定连接的长条形顶板202和侧板203,侧板203的中上部设有开口201,开口201内设有向进风口101内延伸的格栅204,管口盖结构2的格栅204嵌入进风口101内,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格栅204外壁面上可增设加强筋206(如图3,图4),所述顶板202和侧板203的两端各开有一个圆形过孔205,供卡扣穿过,其顶板202和侧板203通过C型卡扣7压紧固定在后地板前端(如图5),同时,乘客舱地毯6在后地板开卡扣孔位置处开相应过孔,满足管口盖结构2的装配要求,管口盖结构2安装后,覆盖在乘客舱地毯6的边缘,并压紧乘客舱地毯6,从而对乘客舱地毯6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进风管1上方设计有保护罩3,防止进风管1受到后座椅坐垫5上方的压力而被挤压变形,样车装配完成后,只能看到管口盖结构2的外部,而看不到冷却进风管1,管口盖结构2与进风管1安装形成子母关系(如图6)。
车身地板由前地板与后地板焊接成一体,进风管1下底部为后地板中部,后地板中部下凹,呈灌渠结构8,用于放置进风管1,进风管1通过焊接螺钉固定于灌渠结构8内,后地板灌渠结构8前端两边的顶沿和侧沿上分别开有卡扣安装孔9,用于固定管口盖结构2(如图7)。另外,进风管保护罩3通过支架10固定在后地板上,后座椅坐垫5下方设计有防下潜梁11;后地板下方布置燃油箱和排气管消声器。经过试制试装,本实用新型工艺性好,拆卸安装方便、固定牢靠,满足乘客乘坐舒适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2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