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0780.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2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明;王利廷;宋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7/00 | 分类号: | E21D7/00;E21F13/00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2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井 井底 清淤 快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应用于主、副立井均已形成贯通、其中一立井已经完成二次改绞的煤矿立井井底清淤工程,减少了立井容器提升距离,缩短了立井提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安全生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许多大型矿井开采,矿建单位在一期立井井筒凿井完毕后,在清撒斜巷未形成前,经常由于提盘注浆和施工井口锁口盘时坠落矸石、淤泥、注浆浆液至井底,为后续立井尾绳安装及运行造成诸多隐患,必须及时清理,一般清理方法为: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施工至马头门时,利用吊桶提至井口后翻至地面,提升距离过大,清淤速度异常缓慢,阻碍了井筒安装工程正常进行。因此,设计一种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的上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翻斗,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上固定有支架和调度绞车,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的下部固定有漏斗,在吊盘装置的第二层盘的下部固定有导向滑轮。所述的导向滑轮和调度绞车均为并列的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
A、安装漏斗
利用主提升绞车将漏斗下放到三层吊盘上,将漏斗四周角钢担在吊盘钢梁上焊接牢靠。
B、安装翻斗
利用主提升绞车将翻斗下放到三层吊盘上,然后通过连接铰链将其与第三层吊盘进行固定。翻斗与第三层吊盘接触处垫上胶垫,以减轻冲击力。翻斗安装完毕后,在翻斗四周200mm位置焊接栏杆。
C、敷设轨道
轨道要在四层吊盘固定前先下放到巷道内。从漏斗正下方开始铺设,向巷道内先敷设六根25#工字钢,工字钢间距为1024mm,工字钢外沿中煤五建一处轨道方向铺设好木道枕与其对接,将轨道与道枕使用锚钉进行固定,轨道端部焊接挡板,防止矿车冲出轨道,工字钢上轨道与钢梁焊接固定。轨道两侧600mm范围内铺设6mm厚花纹钢板,摇台基础至吊盘段轨道两侧焊接护栏,矿车装车位置安装简易阻车器。
D、翻矸绞车安装
在三层吊盘布置两台5.5kw的调度绞车,缠Φ18.5的钢丝绳,在二层吊盘上安装两台5t导向滑轮,用调度绞车启闭翻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吊桶提到五层吊盘时,人工将合页门打开,吊桶提上五层盘后,关闭五层吊盘合页门,继续上提吊桶,用调度绞车翻转翻斗,将吊桶升到翻斗上部,然后关闭四层吊盘合页门,将翻斗落平后,把平板车推至漏斗下部,用支架钩住吊桶底部,绞车车慢慢向下落倒出矸石,落至翻斗上后将矸石利用调度绞车翻至漏斗内。最后利用矿车将渣石清走,从主井将矸石提至井口。矿车推走后,提起吊桶,利用两台调度绞车翻起翻斗,打开四、五层吊盘合页门,钩头钩住吊桶梁继续下放到井底清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矸石提升至马头门后翻至矿车上,通过二次改绞矿井罐笼运至地面,为矿井安装工程赢得了时间;
2.有效减少立井容器提升距离,缩短了立井容器提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工期;
3.节省了设备租赁、运行等费用;
4.提高了安全系数,杜绝了井口坠落矸石造成的安全隐患;
5.解决了井筒装备期间井口翻矸、排矸的难题,具有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件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件2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1中件7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立井井底清淤快速翻矸装置,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的上部通过铰链6铰接有翻斗1,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上固定有支架2和调度绞车5,在吊盘装置的第三层盘的下部固定有漏斗7,在吊盘装置的第二层盘的下部固定有导向滑轮4。所述的导向滑轮4和调度绞车5均为并列的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0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型转向管柱
- 下一篇:一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