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间隙减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6877.5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建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7/023;F16H57/039;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2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减速机,特别涉及一种无间隙减速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蜗杆减速机,其蜗轮蜗杆副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克服无侧隙的情况,侧隙的存在极大影响了设备的精度。
中国专利200520116829.4 ,公开一种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设有上端板、中端板及下端板的套筒、输入轴、设有出轴齿轮的输出轴,它还包括一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减速齿轮组,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设在上端板与下端板间的转轴,转轴下端设有与输入轴啮合的齿轮一,转轴上端设有与出轴齿轮啮合的齿轮二。此结构复杂,而且适应性较差,导致传递精度下降,影响使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结构紧凑,利用蜗轮蜗杆齿之间的不同模数形成的齿距差值,通过调整蜗杆在箱体内的轴向位置,使蜗轮与蜗杆实现接触面的零间隙,而多模数保证了传动过程中接触面之间始终保持零间隙,从而实现无间隙减速机的传动要求的无间隙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无间隙减速机,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中设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向箱体外延伸形成输入端,所述的输入端上设有装配键,所述的箱体中设有与蜗杆相交叉垂直分布的蜗轮,所述的蜗轮中设有输出轴,所述的蜗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轴承与箱体相定位,所述的蜗轮与蜗杆零间隙接触,所述的箱体的上部设有注油孔,所述的箱体外涂有防腐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蜗杆的左侧端通过左端盖与箱体相固定,所述的蜗杆的右侧通过右端盖与箱体相固定,所述的蜗杆与右端盖通过油封相密封,所述的支撑轴承通过挡圈与箱体相挡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间隙减速机,结构紧凑,提升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提高传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无间隙减速机,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1中设有蜗杆2,所述的蜗杆2向箱体1外延伸形成输入端3,所述的输入端3上设有装配键4,所述的箱体1中设有与蜗杆2相交叉垂直分布的蜗轮5,所述的蜗轮5中设有输出轴6,所述的蜗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轴承7与箱体1相定位,所述的蜗轮5与蜗杆2零间隙接触,所述的箱体1的上部设有注油孔8,所述的箱体1外涂有防腐层9。所述的蜗杆2的左侧端通过左端盖10与箱体1相固定,所述的蜗杆2的右侧通过右端盖11与箱体1相固定,所述的蜗杆2与右端盖11通过油封12相密封,所述的支撑轴承7通过挡圈13与箱体1相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建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建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6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