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矩超载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8000.1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1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李东明;董斌;俞世康;马正军;栾永军;何彬;荀柏秋;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D43/21 | 分类号: | F16D43/2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超载 保护装置 | ||
1.一种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6)、从动法兰(9)、固定法兰(12)、两个推力盘(4)、两个平面弹簧圈(5)、两个支撑盘(8)、多个主动摩擦盘(2)和多个从动盘(3),从动法兰(9)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外套齿(9-1),内壳体(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内壳体(6)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内套齿(6-1),内壳体(6)套装在从动法兰(9)的阀体上且二者相互啮合,内壳体(6)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二外套齿(6-2),多个主动摩擦盘(2)和多个从动盘(3)均套装在内壳体(6)的外壁上,相邻两个主动摩擦盘(2)之间设置有一个从动盘(3),每个从动盘(3)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二内套齿(3-1),内壳体(6)与每个从动盘(3)相互啮合,内壳体(6)的两端部各套装有一个推力盘(4),每个推力盘(4)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三内套齿(4-1),内壳体(6)与每个推力盘(4)相互啮合,外壳体(1)通过两个支撑盘(8)套装在内壳体(6)上,从动法兰(9)一侧的支撑盘(8)与外壳体(1)通过固定法兰(12)固定连接,两个推力盘(4)、两个平面弹簧圈(5)、多个主动摩擦盘(2)和多个从动盘(3)均位于外壳体(1)和内壳体(6)之间,位于同一端的推力盘(4)和支撑盘(8)之间设置有一个平面弹簧圈(5),每个主动摩擦盘(2)的外环面上沿圆周方向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三外套齿(2-1),外壳体(1)的内环面上沿圆周方向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四内套齿(1-1),多个主动摩擦盘(2)均与外壳体(1)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固定法兰(12)一侧的支撑盘(8)的外端面上刻有角度标尺(8-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主动摩擦盘(2)的数量为8~12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主动摩擦盘(2)的数量为1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超载保护装置还包括调节环(11),两个支撑盘(8)中的任意一个与内壳体(6)之间设置有调节环(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矩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超载保护装置还包括轴套(10),所述轴套(10)固装在内壳体(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80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