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胶条齿的半喂入式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7703.2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传光 |
主分类号: | A01D41/00 | 分类号: | A01D41/00;A01F12/22;A01F12/39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6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胶条齿 半喂入式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特别是一种带胶条齿的半喂入式收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喂入式收割机,脱粒筒上设有的脱粒齿为金属材质,通常为钢、铁材料制成,钢铁材料用量大、整机重量较重,需要提供较大的驱动力,而且存在容易损坏稻草、脱粒不干净的缺点;同时,送稻机构中的稻杆输送链排列结构呈直线型,脱粒工序的直线距离较长,稻穗的运送距离较长,不利于收割机的整机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胶条齿的半喂入式收割机,该收割机减少钢材用量、整机重量减轻、相对提高了驱动力,脱粒干净、不损坏稻草、可对稻杆进行处理、减少脱粒工序的直线距离、减少稻穗的运送距离、整机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胶条齿的半喂入式收割机,包括割台、设置在脱粒筒上的脱粒齿、以及送稻机构中的稻杆输送链,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脱粒齿为胶条齿,所述的稻杆输送链的排列结构呈三角形。
还包括铡草辊筒,所述的铡草辊筒设在割台的出稻杆部位,铡草辊筒与动力机构连接。
所述铡草辊筒上设有铡稻杆用的圆形刀片,刀片的数量为2-6片。
进一步,所述刀片的数量为4片。
所述的胶条齿为C型三角皮带。
所述的胶条齿通过松紧扣锁紧固装在脱粒筒上。
所述的松紧扣为开口的圆环形,开口处设有锁紧通孔。
与稻杆输送链配装的排草链轮为宽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胶条脱粒齿制造工艺简单、减少了钢材用量、减少了收割机的配件,整机重量减轻、相对提高了驱动力,脱粒干净、不损坏稻草、并可通过安装铡草辊筒对稻杆进行处理,节省人力物力;稻杆输送链的排列结构呈三角形,脱粒工序中的脱粒筒安置在三角形排列的稻杆输送链的一边,减少了脱粒工序的直线距离,减少了稻穗的运送距离、只需较短的直线距离就能完成脱粒工序,整机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松紧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粒筒 2.脱粒齿 3.松紧扣 4.护罩 5.排草链轮 6.输送链条 7.推刀连杆 8.链齿轮 9.甩刀杆 10.刀片 11.离合器 12.万向活节 13.铡草辊筒 14.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带胶条齿的半喂入式收割机,包括设置在脱粒筒1上的脱粒齿2、以及送稻机构中的稻杆输送链,脱粒齿2为胶条齿,稻杆输送链的排列结构呈三角形。稻杆输送链结构由输送链条6与排列成三角形的一个排草链轮5、两个链齿轮8配装而成,图中箭头表示稻杆输送链的运动方向,脱粒筒1设置在其中一个排列呈三角形的稻杆输送链的一边,减少了脱粒工序的直线距离,减少了稻穗的运送距离、只需较短的直线距离就能完成脱粒工序,整机可以设计得更紧凑。
胶条齿为C型三角皮带。
胶条齿通过松紧扣3锁紧固装在脱粒筒1上。
脱粒筒1的直径为200-300mm,胶条齿的长度为400-500mm,还设有与脱粒筒1适配的护罩4。
如图2所示,松紧扣3为开口的圆环形,开口处设有锁紧通孔,便于胶条齿的安装和更换,更换不同长度的胶条齿,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稻杆。
与稻杆输送链配装的排草链轮5为宽齿轮,排出稻杆更顺畅。
如图1所示,工作时,刀片10通过甩刀杆9与推刀连杆7连接,推刀连杆7与动力机构连接向刀片10提供动力,被割断的稻杆从两条输送链条6的配合处运送到脱粒筒1旁边进行脱粒,然后从下方的排草链轮5排出,脱粒筒1通过万向活节12与离合器11连接,离合器11与动力机构连接向脱粒筒1提供旋转动力。
还包括铡草辊筒13,铡草辊筒13设在割台的出稻杆部位,铡草辊筒13与动力机构连接,本例中铡草辊筒13与传动链齿轮8连接,由传动链齿轮8传递动力使铡草辊筒13旋转起来。
铡草辊筒13上设有铡稻杆用的圆形刀片14,刀片14的数量为2-6片,本例为4片。
铡草辊筒13的作用是将脱粒后的稻杆铡成小节返田,稻杆不用再进行后续处理,节省人力物力;如果不需要将稻杆铡碎,可以拆卸铡草辊筒13,保留完整的稻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传光,未经赵传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7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