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压缩泵体支撑件的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5332.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4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缩 支撑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可以支撑压缩机内压缩泵体的支撑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压缩机包括内部设置有电机组件和压缩泵体的封闭壳体100、通过进气弯管101与压缩机内压缩泵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102,在封闭壳体100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103。压缩机的电机组件包括定子104与可旋转地设置于定子104内的转子105,压缩机转轴106由转子105带动旋转。压缩泵体包括沿压缩机转轴106轴向依次安装的上法兰107、气缸108及下法兰109,气缸108内设置有安装在压缩机转轴106偏心部上的滚子110,压缩机转轴106旋转时带动滚子110沿气缸108内壁滚动。进气弯管101与气缸108内腔连通,从而将制冷剂送入气缸108中进行压缩。
现有的压缩机点焊时,依靠压缩泵体的吸气管(即进气弯管101)塞入压缩泵体中来进行定位,由于封闭壳体100的吸气口是冲压而成,进气管管101略小于吸气口处的连接管,加上吸气管多为质软易变形的铜管制成,容易发生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定子和转子高度差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且,在压缩机完成点焊之前,仅靠设于压缩机一侧的吸气管支撑,容易使泵体组件与转子一同倾斜至转子接触间隙的另一侧,从而影响压缩机定、转子的同轴度;再加上现有压缩机点焊焊接强度大,产生的热量多,会导致上法兰(或气缸)变形较大,也会导致泵体零件发生磨损、卡死等现象,对压缩机的性能和稳定性非常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压缩泵体的定、转子间倾斜,保证压缩机定、转子高度差和同轴度的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具有压缩泵体支撑件的压缩机,包括内设电机组件和压缩泵体的封闭壳体、通过进气弯管与所述压缩泵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泵体包括沿压缩机转轴轴向安装的上法兰、气缸及下法兰;在所述下法兰与所述封闭壳体的下盖之间设置有支撑所述压缩泵体的压缩泵体支撑件,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下法兰相接触、下端设置于所述下盖上。
优选的,在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下部设置有通油孔。
优选的,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的轴线与所述压缩机转轴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为圆筒形状。
优选的,在所述下法兰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相配合的装配槽,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的上端部设置于所述装配槽中。
优选的,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与所述下法兰连为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位于所述下法兰的凸台部下部。
优选的,所述封闭壳体的下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沉积凹槽。
优选的,所述封闭壳体下盖上表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承部,所述压缩泵体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下法兰之间,所述支承部的轴线与所述压缩机转轴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在下法兰和封闭壳体的下盖之间设置了可以支撑压缩泵体的支撑件,压缩泵体支撑件从压缩泵体下方支撑泵体,可以避免吸气管单侧支撑造成的压缩泵体及转子相对于定子产生倾斜,保证了压缩机定转子的高度差以及定转子的同轴度,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采用支撑件对称支撑起压缩泵体及转子,由压缩泵体支撑件承受泵体及转子的重力,可以降低压缩机点焊的焊接强度,由此减轻零件焊接变形的问题,减少泵体零件发生磨损、卡死现象。而且,由于压缩机泵体支撑件的使用,还可以避免压缩机机油中的杂质进入压缩机泵体而影响压缩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压缩泵体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压缩泵体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箭头A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5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生理反馈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