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有降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0106.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柴艳飞;王存贵;余流;张云富;陆海英;黄克起;方杰;高璞;朱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降水 功能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地基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降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任何建筑物,其基坑的开挖与支护,都是不可避免的建筑工序,通常基坑工程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目前基坑工程尤其是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和降水是分别设计和施工的,支护结构主要有钻孔灌注桩,钢板桩,地下连续墙、桩锚等结构,这些支护结构的工程造价非常高,且不能回收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基坑降水采用沿基坑周围或基坑内部专门的降水井和止水帷幕来实现,止水帷幕一般为三轴水泥搅拌土或粉煤灰搅拌桩(墙),不仅使基坑内部的施工空间变小,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性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工程造价,且可回收利用,并且集排水功能为一体的一种含有降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含有降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柱,所述支护桩柱为空心钢管构成,所述空心钢管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竖向滑槽,沿所述竖向滑槽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空心钢管的上端面设置有钢管桩帽,所述空心钢管的下端设置在管桩卡圈上,所述管桩卡圈的下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锥形压头。
所述每两根相邻的空心钢管之间的滑槽内插设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厚度为15mm。
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8-12mm。
所述锥形压头的锥度为45°。
所述空心钢管的管壁厚度为20mm。
所述空心钢管内设置有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空心钢管桩一方面主要承受基坑侧向压力(包括土压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地面堆载),确保进坑的安全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基坑降水井,基坑内部的地下水会通过空心钢管桩内侧的排水小孔,渗流到空心钢管桩内,如将QSP40-16-3型潜水泵放入空心钢管内进行抽水,可有效降低基坑的地下水位,止水钢板(15mm厚)插在两个相邻的变径空心钢管侧壁的钢管侧向滑槽内,可以阻止基坑外的水入渗到基坑内部,影响基坑内部正常施工,保证基坑内部施工有一个干燥的环境,空心钢管放在钢筋混凝土45°锥形压头钢管桩卡圈上,由于钢筋混凝土45°锥形压头底部成锥形,所以在空心钢管压入基坑侧壁土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就会减小,上述材料使用后可回收,重复使用,因此可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程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心钢管桩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空心钢管桩设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空心钢管桩压入基坑土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含有降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柱1,所述支护桩柱1为空心钢管构成,所述空心钢管的管壁厚度为20mm,本实用新型在空心钢管内设置有潜水泵8,用于抽取基坑中的水,在所述空心钢管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竖向滑槽2,所述每两根相邻的空心钢管之间的滑槽内插设有止水钢板7,沿所述竖向滑槽2的内侧空心钢管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排水孔3,所述排水孔3的直径为8-12mm。所述空心钢管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钢管桩帽4,所述空心钢管的下端设置在管桩卡圈5上,所述管桩卡圈5的下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锥形压头6,所述锥形压头6的锥度为45°。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操作过程:
(1)按照施工图,用经纬仪确定每个钢管桩的位置,并用小木头桩做标记;
(2)在基坑开挖之前,将空心钢管内侧钻上排水小孔,然后将空心钢管放在钢筋混凝土45°锥形压头钢管桩卡圈上,用大吨位静压桩机将空心钢管压入设计深度;
(3)将QSP40-16-3型潜水泵放入空心钢管内进行抽水(其上部挂在顶部钢筋挂钩上)。
(4)分层开挖基坑,每挖一层,将15mm厚止水钢板插在两个相邻的变径空心钢管侧壁的钢管侧向滑槽内,向下压入土体内,一次次循环进行,直到挖到设计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0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超声波洁牙机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耗材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