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仪表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1552.1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3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清;李锦;王琰;张波;寇会军;丁立;任宁奎;汪江;刘治军;马燕;王智博;李武;秦鹏;王成志;余伟;杨军;李互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20 | 分类号: | G01R27/20;G01R27/08;B65H75/38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仪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仪表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网线路长度不断延伸,配电变压器不断增多,每年都要对辖区内管辖的变压器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一次;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电流线长20米,电压线长40米,在测量过程中,连线易缠绕,需要差分费时费工,大大延误测量时间,每测一台配电变压器平均花费32分钟左右,需要工作人员至少需4人。
在进行测量配电变压器中,一致沿袭着电流线和电压线拆放式的方式进行测试,由于电流线∮4mm2×20米和电压线∮4mm2×40米的软铜线,容易缠绕,难以分开,直接影响测量时间,多年来一直沿用,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测量时导线不缠绕的问题,在进行配变测量中,人工费增加,耗时、耗工效率低下,放线方式陈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仪表箱,能够在配电变压器测量时减少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便携式仪表箱,包括带有上盖的箱体,其特别之处在于:在所述箱体内沿垂直方向安装有3块挡板从而将箱体内分为4个子箱,并且依次为第一子箱、第二子箱、第三子箱和第四子箱,其中在第一子箱内安装有一个卷线毂,在该卷线毂上缠绕有电流线,在第二子箱内放置有摇把、放线盘和接地棒,在第三子箱内放置有电阻测试仪,在第四子箱内安装有一个卷线毂,在该卷线毂上缠绕有电压线。
其中第一子箱内的电流线一端与箱体外的测量线头连接,而其另一端接第三子箱内的电阻测试仪;第四子箱内的电压线一端与箱体外的测量线头连接,而其另一端也接第三子箱内的电阻测试仪。
其中电流线横截面积为4mm2、长度为20米,而电压线横截面积为4mm2、长度为40米。
其中在上盖和箱体上均安装有相配合的锁扣。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0千伏线路或者0.4千伏线路双回线路或者多回线路新架线路放线使用。该便携式仪表箱携带方便,对电流、电压极连线收缩自如、方便应手,用时不超过10分钟,且仅需2名工作人员配合,不但不受地面条件限制,而且杜绝了电流、电压极连线相互缠绕、耗时费力等现象;仪表被稳定在集装箱内,解决了摇晃摆动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同时避免了刮风天气仪表因浸水而损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携式仪表箱后,只需2人就能容易的完成测量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测量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仪表箱,包括带有上盖的箱体1,在所述箱体1内沿垂直方向安装有3块挡板从而将箱体1内分为四个子箱,并且依次为第一子箱2、第二子箱3、第三子箱4和第四子箱5,其中在第一子箱2内安装有一个卷线毂6,在该卷线毂6上缠绕有电流线,在第二子箱3内放置有放置摇把、放线盘和接地棒,在第三子箱内放置有电阻测试仪7,在第四子箱5内安装有一个卷线毂6,在该卷线毂6上缠绕有电压线。
其中第一子箱2内的电流线一端与箱体1外的测量线头连接,而其另一端接第三子箱内的电阻测试仪7;第四子箱5内的电压线一端与箱体1外的测量线头连接,而其另一端也接第三子箱内的电阻测试仪7。电流线横截面积为4mm2、长度为20米,而电压线横截面积为4mm2、长度为40米。另外在上盖和箱体1上均安装有相配合的锁扣。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测量时,首先拉出电流线或电压线的测量线头,顺利的接到电流接地棒和电压接地棒上,测量完毕后,用摇把转动卷线毂6,很快的收回电流线和电压线,再盖上便携式仪表箱的上盖,按下锁扣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1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