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轴倾斜旋转式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9313.4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冯自平;秦坤;杨承志;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倾斜 旋转 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无轴倾斜旋转式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式连续蓄热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切换式蓄热装置在工作中由于频繁的切换造成炉温、炉压的波动,换向瞬间燃烧的不连续,加热质量的降低等问题,使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这种具有节能减排优点的先进燃烧技术能够在工业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的旋转式连续蓄热装置多采用齿轮驱动围绕中心轴旋转,在蓄热体中心的高温区域的耐高温中心轴的成本和寿命成了影响蓄热装置成本及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可降低旋转式连续蓄热装置成本和提高旋转式连续蓄热装置寿命的蓄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无轴倾斜旋转式蓄热装置,包括上盖、壳体、底盖和蓄热体,上盖和底盖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两端,壳体倾斜放置,壳体内置蓄热体,且壳体与蓄热体连接为一体,在壳体上还设有旋转驱动装置;蓄热体由隔板分成至少两部分,所述上盖上设有与蓄热体各部分对应连通的高温烟气通道和高温空气通道,所述底盖上设有与蓄热体各部分对应连通的低温烟气通道和低温空气通道。
壳体为钢板、保温棉以及浇注料按工艺浇注成的圆柱体壳体,蓄热体内置蓄热蜂窝陶瓷,所述蓄热体还设有可调节密封装置。上述倾斜旋转式连续蓄热装置保持了旋转式蓄热装置的优点,同时不需要耐高温的中心轴,蓄热体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在不影响蓄热装置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蓄热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了蓄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其原理及运行过程如下:高温烟气从炉膛排烟口排出后进入到高温烟气通道而进入到旋转的蓄热体,并在蓄热体内蓄热蜂窝陶瓷作用下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使烟气温度降低,再通过低温烟气通道引出;空气经低温空气通道进入到旋转的蓄热体,经蓄热体内蓄热蜂窝陶瓷将热量带出,然后空气进入到高温空气通道,空气在吸收蓄热蜂窝陶瓷的热量后,可连续送出的高温空气参与燃烧。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带托轮的支架,在壳体上设有至少三个滚圈,每个滚圈对应安装 于相匹配的托轮上,其中一个托轮是主动轮。支架固定不转动,通过支架上的托轮支撑壳体上的滚圈来支撑壳体,由于托轮相对滚圈滚动,在主动轮的驱动下带动其它托轮在滚圈内滚动,从而驱动壳体旋转,而且壳体与蓄热体连接为一体,因此蓄热体也被托轮驱动旋转。采用托轮驱动蓄热体旋转的方式相比旋转式蓄热装置采用中心轴驱动蓄热体旋转的方式,还简化了结构、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耐高温的中心轴,蓄热体由壳体外的托轮与滚圈相对滚动来驱动旋转,在不影响蓄热装置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蓄热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了蓄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隔板;2-高温空气通道;3-托轮;4-支架;5-低温空气通道;6-送风机;7-引风机;8-低温烟气通道;9-底盖;10-壳体;11-蓄热体;12-滚圈;13-上盖;14-高温烟气通道;15-高温烟气孔;16-高温空气孔;17-旋转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火装置
- 下一篇:带有过滤装置的烟囱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