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泄漏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0487.6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燕;蒙小苏;闫红宾;段培勇;王海涛;谢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卢慧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动与伺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零泄漏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切换装置是特种车底盘转向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可靠连通与通断的部件。在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隔断时,需要尽量减少两者之间的油液泄漏。目前的现有技术中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的连通和隔断通常单独采用滑阀结构或锥阀结构进行上下运动来实现,受加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之间油液零泄漏。此外,在采用滑阀结构时,滑阀阀芯依靠位于其下方的电磁铁驱动实现向下运动,受阀套在使用中产生的多余物和加工精度影响,经常出现因滑阀阀芯卡滞造成切换装置失效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尚无能够避免阀芯卡滞造成切换装置的失效和实现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之间油液零泄漏的切换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阀芯卡滞造成切换装置失效和实现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之间零泄漏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切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零泄漏切换装置,包括壳体、滑阀和锥阀,壳体内底部安装有一个旋转板,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滑阀铰接连接,滑阀与锥阀之间设有连接通道。
所述滑阀包括位于壳体之中的滑阀阀套、安装于滑阀阀套中的滑阀阀芯、安装于滑阀阀芯上端的滑阀堵头、安装于滑阀阀芯上端和滑阀堵头之间的滑阀弹簧,滑阀阀套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B油口。所述滑阀为回转体,滑阀阀芯下端具有与旋转板形成铰接结构的球头,左侧下部具有滑阀一口,右侧上部具有滑阀二口。
所述锥阀包括位于壳体之中的锥阀阀套、安装于锥阀阀套中的锥阀阀芯、安装于锥阀阀芯的锥阀堵头、安装于锥阀阀芯上端和锥阀堵头之间的锥阀弹簧、锥阀阀套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A油口。所述锥阀阀芯和滑阀阀套组成的锥阀上部为倒置的箭头形,下部为回转体,左侧下部具有锥阀一口,右侧具有锥阀二口,左侧下部具有锥阀一口,右侧具有锥阀二口。
所述切换装置壳体为长方体状,在它的上部开有两个通孔,在其底部开有盲孔,在其一侧开有盲孔。两个通孔内分别安装有滑阀和锥阀,底部的盲孔内安装有旋转板,壳体侧面的盲孔内安装有销钉。
所述旋转板通过销轴与切换装置壳体相连;所述锥阀阀芯与旋转板通过销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阀和锥阀串联的冗余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切换装置单独使用滑阀或锥阀造成的少量油液泄露,实现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之间油液零泄漏;使旋转板与滑阀阀芯通过铰接结构相连,在滑阀阀芯发生卡滞时,在旋转板上下运动产生的强大机械驱动力带动下,同样可以继续上下运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依靠电磁铁驱动的阀芯在卡滞时因电磁铁驱动力不足造成失效,保证了静液回路正腔与反腔的可靠通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零泄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零泄漏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零泄漏切换装置中的滑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零泄漏切换装置中的锥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阀阀芯;2-滑阀阀套;3-壳体;4-滑阀弹簧;5-锥阀弹簧;6-锥阀阀芯;7-锥阀阀套;8-销钉;9-旋转板;10-销轴;11-密封圈;12-滑阀堵头;13-锥阀堵头;14-A油口;15-B油口;16-滑阀一口;17-滑阀二口;18-锥阀一口;19-锥阀二口;20-滑阀;21-锥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0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芦荟保健粉
- 下一篇:水平安装油气隔离自动排油排气型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