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浪涌抑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186.0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2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梁;李迪伽;朱建国;李加取;陈建功;元金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浪涌 抑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查询统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浪涌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当用户需要设计一款浪涌抑制器,要求其对GJB181-1986中规定的尖峰电压±600V/10us和过压浪涌80V/50ms进行有效抑制,使其输出电压抑制在40V以下,在低压8V输入时将输出电压升压到18V以上,以保障后级的DC/DC变换器不受瞬态电压的影响。该需求之浪涌抑制器指标要求最大输出功率50W,过压浪涌(80V/50ms)发生时输出电压40V以下,低压输入(8V)时输出电压18V以上。目前现有浪涌抑制电路已难以实现。
目前,现有的浪涌抑制电路大多是采用P-MOS管作为限幅器件,后级加一个升压(Boost)电路,检测输入电压超过设定电压时控制P-MOS管关断来抑制输出电压,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升压(Boost)电路升压,该结构的电路优点是驱动方式简单,然而其存在诸多缺陷,如:过压浪涌发生时输出电压振荡,有较大的毛刺,需外接大电容滤波,且P-MOS导通电阻较大,效率较低。
故,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在浪涌抑制电路方面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浪涌抑制电路,以解决P-MOS管在过压浪涌发生时输出电压震荡、导通电阻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浪涌抑制电路,以解决P-MOS管在过压浪涌发生时输出电压震荡、导通电阻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浪涌抑制电路,包括有电源管理芯片、为电源管理芯片供电的线性稳压电路、以电源管理芯片为核心组成的升压电路、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的二极管倍压电路、反馈回路以及限幅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稳压电路包括有第一三极管(Q1)、连接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第一稳压二极管(B1)与第一电阻(R1)、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的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该第一电容(C1)连接至地。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倍压电路包括有第二三极管(Q2)、第五三极管(Q5)、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的第六电阻(R6)与第六电容(C6)、与第六电容(C6)连接的第四二极管(B4)、第五二极管(B5)、以及与第五二极管(B5)连接的第四电容(C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一第八电阻(R8)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直接连接至地,而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一第七电阻(R7)连接至地;第四电容(C4)连接至一N-MOS管(M1)的源极。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有电感(L1)、与电感(L1)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B3)、以及一第二MOS管(M2)与一第十三电容(C13);其中,所述第二MOS管(M2)为一N型MOS管,其栅极连接于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6脚,而所述第十三电容(C13)一端连接于第三二极管(B3),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反馈回路包括有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1脚的第八电容(C8),与第八电容(C8)串联连接的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端的第十电阻(R10)、以及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接地的第十电阻(R10)。
进一步地,所述限幅电路包括有第三三极管(Q3)、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第四三极管(Q4)、并联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基极的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以及连接于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的第五电阻(R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浪涌抑制电路采用N-MOS管,解决了P-MOS管在过压浪涌发生时输出电压震荡、导通电阻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浪涌抑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直流电源串并联控制电路
- 下一篇:电流缓冲器